历史沿革
1906年,乡贤郑安邦、吴有喜捐资筹侨资,创办于周城考棚。原名“永春州中学”,后迁至“梅峰书院”。永春一中一校区风景(20张照片)
一中的数字很容易起名字。1917年,定名为“福建省第十二中学”;1930年更名为“公立永春中学”和“省级永春初级中学”;1942年秋,增设一所高中,改名为“永春中学”,是福建省三所著名中学之一。1951年更名为福建省永春一中,1999年被省教委确认为一级中学。
校园环境
永春一中位于高大帅气的金峰山脚下,沿着美丽的桃溪河,占地128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它有一个教学永春一中知美图书馆教学楼、综合实验楼、体育馆、体育馆、图书馆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公寓楼、师生食堂、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在整个校园内,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新建筑与花园式校园融为一体,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校园里满是美丽的木笼和绿笼,树叶稀疏,梅亭、都梁亭、鹅卵石小径、绿草如茵、书籍美丽。
师资队伍
永春一中拥有一支高素质、进取的师资队伍。到2011年,高级教师60人,一级教师48人,教职工170人。永春一中大门永春一中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
优化学科教师结构。公开招聘一般高中、小学、幼儿园等紧缺学科的教师,并制定和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调配计划。
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检查。鼓励老师精益求精。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同时对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了评价和考核。
学校文化
一中,始终以“景宜程普”为校训,“严谨、勤奋、团结、进取”为校风,“勤奋、好学、求实、创新”为学风建设灵魂贯穿古今。厚重而辉煌的历史文化积淀,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激励着一个中国人严谨治学、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造就了许多国家建设的支柱。
学校确立了“科研兴校、创新求发展、改革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向,认真实施了“名校工程、名师工程、教育工程、衔接工程、现代教育工程、美化工程”六大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倡导教学、科研、服务、交流的发展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永春一中大门
教学成果
截至2011年,高考分数线一直保持在泉州前列。如、林永黄、姚瑞森、林、蔡、王、严晓东等同学获泉州市第一;林二静、姚瑞森、林、刘、冯士栋、颜、蔡、张等同学在福建省高考单科状元。德才兼备、基础扎实、学科特长丰富的优秀学生不断涌现。
永春一中高考、中考、中考成绩优异
永春一中为全国各条战线培养了许多高素质人才,有的成为著名专家学者,几十名校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原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教育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梁皮云先生;核武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复旦大学原副校长、汉学家蔡尚思;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前中央广播乐团团长,开国大典军乐队总指挥,作曲家罗朗;原福建省委书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林逸欣;还有苏永迪,一位被称为石油侦探的石油勘探专家。永春一中,素有“路宏梁陶家府”之称,是几个世纪以来著名的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