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大学生找到发挥自我潜能的路径

作者: 2020-12-15 浏览:

原标题: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找到发展潜力的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为有创业抱负的学生找到一条发展潜力、提高创业创新能力的途径。因此,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需求和难点,有利于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效提高其创业能力,使其自我发展。

根据中国青年研究中心《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虽然大多数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就业观念和意识,在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规划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在就业倾向和职业规划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亟待培养

近九成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但仅一成多大学生有清晰的职业规划

一些学生存在“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发展无意识、生涯无规划、学习无动力”等现象。缺乏规划的大学学习生活,对未来的就业与发展都有很不利的影响。

调查显示,近90%的大学生认为“职业规划”很重要。

数据显示,认为职业规划很重要的大学生比例为42.8%,认为更重要的比例为46.9%,合计为89.7%。年级对比显示,大三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更重要,大四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最低。

数据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总体规划,其中超过40% (44.9%)有规划但没有详细步骤,30% (34.2%)有规划方向但没有深入考虑,只有10% (13.7%)有明确规划。

年级对比显示,五年级及以上有明确计划的学生比例最高(19.5%),四年级次之(16.7%),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比例略低。可以看出,有职业规划的高年级大学生比例较高,比专科生高6个百分点左右。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毕业临近或进入更高年级,大学生开始考虑更现实的就业问题,因此职业发展规划成为大学生更重要的问题。规划要尽早开始,这样才能在几年内有步骤有节奏地更好地实施规划,不至于临时抱佛脚,让规划成为架子上的“课堂作业”。但数据显示,大学生中呈U型分布,无计划的新生比例最高(12.7%),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渐降低,无计划的新生比例在五年级又呈上升趋势。

逾三成大学生具有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考证”成为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主动还是被动,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主动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与职业目标为出发点,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及发展需求,全面融合多方发展资源,对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有通盘考虑。而被动的职业生涯规划,则易流于“随大流”,有的学生或许被裹胁向前,也有的学生则在盲目中迷失了自我的发展目标。

根据调查数据,30% (31.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是积极的,50.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既有积极的行为,又有随大流的情况,超过10% (10.3%)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7.8%的大学生承认自己随大流。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的混合。

年级对比表明,低年级的学生规划意识更强。数据显示,大一38.8%,大二31.4%,大二29.5%,大二32.4%,大二及以上34.2%的学生能够积极规划自己的事业,这说明一年级比其他年级高4~9个百分点。但有大量高年级学生跟风,四年级、五年级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0%和8.2%,分别比一年级高4.8和4个百分点。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活动或渠道来逐步接近职业目标,培养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数据显示,参加各种职业证书考试是大学生实现职业规划的第一途径(47.2%),其次是40%以上的人通过参与社会活动积累人脉(43.1%),第三是涉猎相关领域(39.4%)。而相关领域的实习只有30%以上(34.9%)。此外,33.3%选择学习外语,11.2%选择自费参加培训。

男女生在职业规划中采取的行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职业证书考试(52.4%)和坚持学习外语(38.5%)方面远远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更倾向于把学习和培训作为自己的职业规划,而男生更倾向于把实践(35.2%)和参加活动积累人脉(41.0%)作为自己的职业规划。

虽然大三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更强,但是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行动来看,所有的规划都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实施的更多,在三四年级达到顶峰。这表明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开始采取更多的职业规划行动。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校开设的课程比较多,虽然有积极的职业规划意向,但实际能参与研究、实践等活动的学生比例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高年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不强,但受到就业压力和同伴群体的影响,职业规划中实际行动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以考证为例,高一学生比例为28.2%,高四学生比例为51.6%,比高一高23.4个百分点。五年级学生的数据有所下降,可能是因为很多学生已经通过了三四年级的各种证书。

 2.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关培训急需加强

逾六成大学生没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类的教育培训,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近九成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征与规律,学习结合自身条件与需要设计生涯规划图景的方法,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更有效。因此,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数据显示,37.4%的人参加过职业规划的教育和培训,62.6%的人没有参加。不到40%的大学生参加过相关培训,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缺乏相关培训,可能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可能是缺乏当地的教育条件。

据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的大学生统计,近90% (89.4%)的学生培训是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可以看出,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培训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学生中影响广泛;其次是社会组织(13.1%)和团组织(12.9%),两者基本相同,约占10%;然而,学生很少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

性别比较表明,在就业指导中心参加培训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通过社会组织或团体组织活动参与教育培训的男生比例更高。数据显示,女孩去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比例(91.2%)比男孩高3.8个百分点。

年级对比显示,高年级大学生更多参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育培训,大一新生更多参与社会组织、团组织、政府部门的培训。四年级学生参加就业指导中心培训的比例比一年级学生高5.8个百分点,一年级学生参加社会组织和团体组织培训的比例比四年级分别高7.4和9.6个百分点。这可能是因为大三学生的就业压力来了,他们更喜欢社区组织和政府部门组织的更广泛的职业规划培训,而大四学生则希望就业指导中心给予他们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六成多大学生参加过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近六成大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对自己帮助大

参加培训、接受就业指导、实习见习,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培训与指导,使学生在入职前能结合自身素质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

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0%的学生参加过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课程或讲座(65.1%),没有参加的比例为34.9%。可见,学生参与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是可以接受的,但并不尽如人意,刚刚达到“及格”的水平。

年级对比显示,高年级比例最高,其次是大三、大二、大四、大一。四年级学生参加就业指导课程的比例为75.6%,比一年级学生高36.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在本科教育阶段,年级越高,参加就业指导课程的学生比例越高。在研究生层面,参加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对于本科生来说,随着毕业在即,就业指导

统计显示,57.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对自己帮助很大,其中18.1%认为帮助很大,39.5%认为帮助很大。还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帮助小,没有帮助(3.5%,1.2%)。

性别对比显示,男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比女生帮助自己多6个百分点;年级比较表明,低年级学生认为帮助的比例最高,其中一年级为78.9%,接近80%;二年级比例为63.2%,三年级为55.4%,四年级为48.8%,五年级及以上为62.7%。

通过比较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更有帮助(61.1%),高于本科生(56.5%)和研究生(48.6%)。对研究生的帮助较低,平均帮助度(46.1%)占近一半,远高于其他两个学术阶段。

同时,调查发现,59.0%的大学生有在校实习或见习经历。年级比较表明,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程度逐渐增加。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四年级学生,80%以上有实习或见习经历(83.0%),比一年级学生高出54个百分点。实习或见习参与率下降(64.9%),比四年级低18个百分点。根据参加实习的2355名学生的统计,42.3%的学生认为实习对未来就业非常有用,47.7%的学生认为实习更有用,共有90.0%的学生认为实习或学徒对就业有帮助。可以说,通过岗位经验和实践,对学生选择就业目标和适应就业岗位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采取系列措施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

针对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前准备不足、缺乏明确的自我定位、对职场能力和素质的需求缺乏了解等问题,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性。

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层指导框架,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按需分配”的分层教育内容,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

建议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学校将“选择性行动”与“强制性行动”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接受必要的就业教育。

建议配备专职和兼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水平。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资格要求。比如加拿大要求从事就业指导的咨询师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咨询或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博士学位,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要求导师或管理人员具有人文科学硕士学位。应对专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评估。

大学生实习要全社会支持,“请进来”和“出去”要结合起来。瑞典、德国、瑞士、美国等国家特别强调企业责任。所有学校都与附近的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企业学习和体验。例如,在瑞士,大约三分之一的企业参加了学徒培训。他们与学校合作确定教学和考试内容,向学生介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并提供部分工资。一些企业还资助建立了培训中心和实习车间。建议整合高校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共享的职业体验平台。

针对部分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功能单一的现状,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一体化的就业指导体系,积极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同时,高校应该给学生机会去体验真实的社会。例如,日本政府为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成立了各种专门机构来协调大学生的就业体验,如成立“学生综合职业支持中心”,推广“就业体验体系”。高校应将学生就业指导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团委、社团的组织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素养和就业能力。(作者:孙鸿雁,中国青年研究中心儿童研究所所长)

THE END

相关资讯

欧陆平台-网站|首页
国际古地理学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
今日开笔!陕师大连续16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四川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彩灯之乡”自贡制作传统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