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师如何利用好课堂上的信息化“神器”
你今天上课放“刮刮乐”了吗?最近,这款智能白板游戏在一些中小学开始流行。你划掉“热杠”,我划掉“试卷”,他划掉“试题”.学生只要站在智能白板前,用手指轻松“划”一下,就会出现被颜色条挡住的内容。智能白板、教学一体机和“控制板”,这些十年前在中小学课堂上难以想象的东西,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熟悉。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时代的变革。教育能跟上吗?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提出教师要积极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到2022年,构建以学校为导向、以课堂为基础、以应用为导向、以创新为导向、以准确评价为导向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与创新发展。据教育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8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一屏”服务教育教学的能力不断增强。
那么,教师使用新技术还“舒服”吗?信息化“神器”的出现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生态?面对新的教学“神器”,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旧”与“新”的关系,才能做到技术的最大化利用?记者进行了采访。
课上课下,新技术带来新变化
“这是一个为教师设计的交互式课件制作工具。操作简单,老师可以形象地呈现想法。”这是某品牌智能白板的广告语。白板好学吗?记者发现,只要在网上搜索品牌白板的名称,就可以轻松找到其“课件云同步”、“主题工具”、“思维导图”、“课堂活动”等功能的操作讲解视频。
“以前用白板做课件,忘了下班。”微博上有老师的留言。记者注意到,许多学校也组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相关培训,以推动教师“实践”他们的设备。在一次论坛上,西沃教育研究院院长胡透露,包括西沃白板在内的西沃教育信息设备已覆盖全国160万间教室,服务教师达到770万人。
“我的语言教学课应用的信息工具主要是PPT和视频。此外,依靠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手机和白板的同步,方便学生在课堂上反馈单词和表达。这种方法经常被用来帮助学生在写作课上修改作文。另外,在白板上写‘板书’可以生成图片文件,学生回家后可以重复使用。"宗华是上海曹杨第二中学的英语老师,她说这些设备“很方便”. "另外,如果学生上课听不懂,我们有配套的空气课,学生回家可以再学一遍。"
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不仅改变了上海的中学课堂,也给江西省锡山区的学生带来了“工程师”的梦想。自2014年以来,江西省泸西县冯谖镇中心学校的科学教师李学展带领孩子们使用收集的废料进行手工劳动,学生的手工制品参加了多次国内制造商竞赛并获奖。如何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App和网络资源成了他的选择。
这学期,李学展带领孩子们搭建了一座手工桥。“在教学中,我会使用‘学习强国’App中的资源。中国建造的许多桥梁是世界领先的。如果在搜索栏搜索,会有很多图片和视频。我会给学生看,让他们选择其中一种桥型,比如悬索桥、斜拉桥、拱桥。指导学生画图和制作模型
使新技术延伸时空的不仅仅是课堂,还有课堂前后的教研环节。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刘燕静表示,疫情爆发以来,学校通过构建教研小组在线研究社区,以教研小组为中心,将当前的教学问题汇集成一个研究课题,以备课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重点解决学科核心问题,将原有的校本研究模式转变为在线会议模式。据刘燕婧介绍,网络工具已经成为她与他人分享经历的常用方式。“此外,我们还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如整合跨学科章节的内容、根据主题任务确定主题、基于跨学科综合任务确定主题等。”。
新“神器”用对用好需结合教学实际情境
有了PPT和多媒体,传统板书还需要吗?使用“新武器”是否意味着抛弃旧工具、旧教学方法?
“‘滑板’‘滑雪’‘滑冰’都是刺激的运动,谁能告诉我对应的是哪几张图?”宗华正在给学生上词汇课。“我认为应该根据教学实践有选择地使用信息工具,在不同的班级使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演示动画和图片时会用到PPT。比如在讲解一些单词的时候,借助图片会更直观,让学生更容易产生联想和对应。不过我平时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板书,因为语言课更多的是一种互动,强调师生互动,板书可以瞬间呈现,PPT很难呈现即兴内容,当然是用智能白板。录音也可以,但毕竟空间有限。”宗华说。
宗华说,他的学校也有一个专门的语音教室,但主要是科目练习和高考试题的模拟训练,他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经常使用。“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应该通过每个单元的日常教学来进行。每节课听老师讲课的过程就是‘听’,自己的表达就是‘说’。教材的听说部分设计得很好,有很好的配套资源。善用资源很重要。"
刘燕京认为,与传统工具相比,如果充分利用新技术,教学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可以大大增强。她表示,为了更好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推动数字化教室建设,学校可以轻松录制和播放课程。同时可以实现免费手写识别、视频播放和动态超链接,视频链接可以直接导入课件,实时在线资源库可以扩大学生交流互动的范围,方便学生代入体验式学习。
“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利用PPT,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发布预设内容。有人可能会问,只呈现老师预设的答案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如果要关注学生当场生成什么,可以用软件把学生的答案剪下来,投射到刚刚展示的PPT中,根据需要放在任何位置。如果学生的回答缺乏逻辑性和严谨性,可以删减部分内容来调整顺序。以前数学课讲二次函数的时候,老师会把形象翻译过程画在黑板上。现在,通过该软件,可以“克隆”一个相同的功能图像来实现图像翻译。此外,学生还可以猜测,通过还原进行验证,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困难知识的难度。”
新趋势下,教师需主动迎接角色转变
那么,教师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呢?
“目前的教学已经进入了线上和线下整合的新阶段,这要求我们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使这些内容能够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设计,同时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可以基于这些现代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提高我们课堂的时效性,提高教学效果。”刘燕京说道。
“未来信息化也可能是教育的必然。信息化可能更多的体现在辅助线下的一种线上教学模式,但并不能代替线下教学,更多的是作为辅助形式呈现。如今,它越来越提倡远程学习和自学的“网络学习”,提供更多的主题和补充资源,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宗华说:“在未来,学生需要独立学习,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也将是他们毕业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方式。”
“我认为熟练使用PPT,使用好白板,做好微课只是1.0阶段,2.0版应该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中国教育科学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曹培杰表示:“未来,基于数据的精确学习、混合现实和虚拟现实将实现真正的大规模个性化教学,发现差异,尊重差异,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教育。”
“如何理解未来教师的角色?我觉得有两个趋势。第一,差异化。将来,可能会有不同角色的教学讲师、学生分析师、学习讲师和问题诊断专家。第二,整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知识的跨界已经成为常态。我们的老师应该是多才多艺的,比如不仅要教好数学,还要有良好的技能,有设计跨学科课程的能力。我认为未来的老师不仅仅是教学的“主人”,更是重组教室的设计者和与世界接轨的策划者,从而把世界上最好的资源引向学生。所以老师可能需要主动去迎接这种变化。”曹佩杰说。
(编辑:郝、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