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期9年教育改革培养中医药拔尖人才“双材”
与传统的中医五年制本科教育模式相比,加上三年制硕士和三年制博士,长期教育体制有利于集中教学和科研资源,培养中医拔尖人才。
马敏
暨南大学研究生院执行院长
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期间,中医在抗疫、防病、治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使人们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培养未来的中医人才,才能坚持继承精华、正气创新,提高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前不久,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了深化医学教育协作,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和优质发展的改革意见。
中医药人才培养仍面临困难
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高度重视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为构建独特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目前,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了近200万名中医药专业人才,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实现了从高职、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全覆盖。这些中医专业人士在积极服务走出去、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成为传播中医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使者。
“我国中医人才培养大致分为两种模式,即中医人才师范培养模式和现代中医人才专科培养模式。”暨南大学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马敏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20年。
目前在大学,中医学制一般为5年。“大部分都是基于集体教学和训练的模式。前两三年学生基本都是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然后进入临床实习。但中医有自己的特色,流派很多,如寒派、温派、补土派、滋阴派等。要学的内容太多了。所以很容易看到实践和理论学习不能很好的融合和促进,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马敏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顾晓红曾写道,我国医学院校学科与课程界限明显,缺乏有效的交叉融合。对于中西医来说,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科体系并不完全相通,仍然存在隔阂。
高校教育存在着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文化传承不足、中医教学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中医技能缺乏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医传承和人才培养的困境。
《实施意见》的颁布,意在打破现状,求变,进一步推进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教育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基础性作用。
长学制更有利于教学和科研资源的集中
《实施意见》提出推进大四中医教育改革,探索九年制中医人才培养试点。马敏认为,长期学制的目标主要是集中培养拔尖人才。
用d
“相对于传统的中医五年制本科,加上三年制硕士和三年制博士的教育模式,学制长有利于集中教学科研资源,培养中医拔尖人才。”马敏说:“与西医的规范化不同,中医在诊疗过程中注重‘辨证论治’。有时候同一种治疗方案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只有改变药物剂量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有时,对同一种疾病采取不同的方案。要把‘辨证论治’运用到临床上,确实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
马敏指出,在培养中医人才时,除了理论教育外,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临床实践和专业人才培养。这样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专家和学校,掌握各个系统的疾病特点,真正继承中医精髓。
在马敏看来,对长期受教育的中医学生来说,培养正直和创新的能力更为重要。
他指出,老师可以把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体系中,使学生不仅了解到常规的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临床技能,更能够了解临床基础研究,培养自主研究能力,从而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联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在提出推动中医学长学制教育改革的同时,《实施意见》也提到,试点工作中新增加的招生规模主要用于支持中医药院校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为何要推动培养复合型人才呢?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指出,中医药是复杂的科学体系,需要多学科先进技术的集成和融合,需要多学科结合的人才队伍。
“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来说,要更加强调多学科的融合,学生不但要懂中医,还要懂西医。作为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对传染病的防治,甚至是消毒隔离等方面的知识都应该掌握。”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指出,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必将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但当前,中医药的学科交叉还不够深入,学科之间还没有深度融合,其难点之一是中医理论的诠释。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培养一大批既懂中医又懂现代科技的复合型人才。
然而,在中医药教育领域,要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谷晓红指出:“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有限的学制年限内,实现高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同时,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学生发展成才提供平台。此外,要积极开展‘中医+’和‘+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探索通过中西医、理工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整合式中医教育体系。”
针对中医药人才早学晚熟的特点,广东省从大学招生开始,就特别注重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希望做一些招生制度的改革,包括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重塑,培养中西医互融互通、两套本领都具备的中医药人才,“通过这些改革,培养出名医,且能促进良药的诞生”。
“我们不断打磨完善‘教学内容—临床实践—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多元一体的传承创新教学模式。”马民介绍,在内容上,暨南大学致力于将中医知识技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相融通;实践上,学校与医院合作,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培训;科研上,学校正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带领学生努力实现成果转化。他说:“我们不仅要培养科研和临床的高质量人才,还要坚持撒播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出高文化自信的爱国人才。”(本报记者 叶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