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南大学石杰:用“金钥匙”为贫困生开门
今年春节前一天,在云南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的孙安龙打电话给母校东南大学的老师石杰汇报了自己的近况:“参与M&A投资光伏发电业务,在昆明买了新房。我也帮父母在老家盖了新房。”
听着电话那头幸福的声音,丁伟的眼睛湿了。
丁伟是东南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2011年,来自云南省彝良县熊快村贫困家庭的孙安龙考上东南大学,在申请助学贷款时遇到了石杰。“每当遇到填不进去的地方,我就举手示意石老师。他总是飞快地跑向我,耐心地回答。”孙安龙回忆道。
从2004年开始,石杰一直坚持学生资助管理和服务的立场。如何保证能养活的孩子不少,成了他最大的“棘手问题”。十几年来,他通过反复探索,构建了“四测四准”的精确资助机制,即科学的指标体系保证资助目标的准确性,智能化的信息手段保证资助强度的准确性,系统的统筹规划保证资助分配的准确性,人性化的项目设计保证资助需求的准确性。
每年新生入学时,学校都会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确定助学金名单。但丁伟认为,学生的真实家庭情况不能只从表中看出,必须多回家看看。
看到来自一个教师家庭的医学生王菲(化名)提交的资助申请,石杰决定利用寒假去实地考察。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石杰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一栋简单的两层楼里遇到了这名学生和他的父亲。
令他惊讶的是,王菲的父亲躺在床上,四肢不能动弹,完全丧失了语言功能。原来,王菲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在他上高中的时候,他的父亲突然患了脑血栓,完全失去了工作能力,他的家庭生活依赖于他父亲的退休工资。
家访中的所见所闻,让丁伟觉得支持和教育人民是一件很大的责任。回到学校后,石杰按照程序提高了王菲的补贴水平。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了进一步落实精准资助,石杰决定定期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走访当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探索基于“家校联动”实现物质和精神资助的创新措施。
目前,石杰的团队已经访问了新疆、吉林、宁夏、四川等20多个省(区、市)。
丁伟在作品中注意到,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仅仅物质上的帮助是不够的,他们也有精神上的需求。
为了加大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培养力度,石杰及其同事还制定了“金钥匙”计划,开设嘻哈、吉他、口琴等兴趣培训班,PS、视频等技能培训班,英语口语、听力等学习辅导课,自我成长计划等心理辅导课,阅读沙龙等创新实践,高雅艺术欣赏等各种文化活动,搭建全面发展成长的平台。共举办了79个班级,2300多人参加了课程。
“因为‘金钥匙’,我解锁了很多新技能。”2020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的左开贤高兴地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并不顺利。没想到我旁边听到的PS课程在面试过程中对我有帮助,最后我被自己喜欢的公司成功录用了。”
除此之外,陪伴也是丁伟帮助学生成长的另一种方式。每年寒假都有几十名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只能留在学校过年。为了让他们尝到“过年”的滋味,从2006年开始,史洁就自愿留在学校陪他们过除夕,并且一直细心
(编者:郝、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