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校园网贷紧急踩刹车
互联网贷款再次符合新的严格规定。昨天,中国保监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贷款。同时,高校应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开发程序便捷、利率合理、风险可控的大学生助学、培训、创业等金融产品,为大学生合理的信贷需求“打开大门”。
遏制精准“收割”大学生现象
全国大学生总数超过4000万,被网贷机构视为目标客户群体之一。一些互联网小额信贷机构与科技公司合作,针对大学校园,通过虚假和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过度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的陷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据银监会等五部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通知》重点关注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进一步强化贷款机构客户营销管理和风险防范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合理引导网络舆情,加大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力度,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现象,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通知》要求在贷款机构加强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监督管理,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特许金融机构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同时,《通知》要求组织各地部署,对大学生网上消费贷款业务进行监督检查、调查整改。
已放贷款原则上不展期
消费金融专家苏认为,《通知》从金融营销、贷款审核、贷后管理等角度对机构的大学生贷款进行了全面监管,符合行业实际情况,便于机构参考实施。
她表示,《通知》中提出的不同机构值得关注:“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这意味着违规者将是非法放贷者。另外,文件提出,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消费金融公司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采用诱导性宣传。
消费者对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信贷服务产品并不陌生。比如支付宝的借款公司和花卉公司是重庆蚂蚁商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蚂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根据央行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共有7118家小额贷款公司。据业内人士介绍,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占高校助学贷款的60%以上,新规对部分全国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影响较大。
对于已经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通知》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制定整改方案。原则上已经发放的贷款不展期,股票业务逐步消化。严禁违规新增业务;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加强调查,限期整改违法业务,严格执行风险管理要求。
监管层警示超前消费风险
近年来,许多年轻人在先进消费观念的影响下,养成了透支消费的习惯。为了迎合年轻人,莫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央行的数据,截至2020年9月30日,我国逾期半年的信用卡总额已升至906.63亿元,比上个月增长6.13%,是10年前的10倍多,这还只是正规银行渠道发布的信用卡相关数据。央行在《通知》中表示,不适合通过发展消费金融来扩大消费。2020年底,银监会发布风险预警,促使消费者坚持实际需求,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念,远离过度借贷和消费营销的陷阱。
中国互联网贷款业务监管一直处于高压态势,并不断升级。2020年7月,银监会制定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了小额短期互联网贷款的原则;今年2月20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从出资比例、集中度、额度管理三个方面明确
定量指标。受监管政策影响,早在2020年年末,部分网友花呗额度被调降,蚂蚁集团回复称“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苏筱芮提醒,对于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从主观上来说易于操作,但如何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则考验机构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水平。一些机构审贷环节较为粗放,不能够准确识别大学生群体,《通知》后续执行效果有待观察。(记者 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