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8日电(李)“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创新要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处于核心地位,科技要自力更生,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特别突出了技术创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性。”在2021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黄庆学在接受人民网独家采访时表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发展是黄庆学代表今年特别关注的两大课题。“主要考虑的是这些领域的创新资源跟不上,影响了我们国家战略的实施。”他说,今年的建议主要是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领域。
在2021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众议员黄庆学接受了人民网的独家采访。王
科技发展要重点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对于科技创新来说,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非常重要。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黄庆学指出,目前要注意两个方面的不平衡。第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了中国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二,学校和企业不平衡。目前,大多数创新型人才更多的是在大学,而不是在企业。
“区域发展不平衡包括南北差距和东西差距。目前,创新能力、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关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黄庆学建议资源配置进一步向中西部倾斜。
具体来说,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国家向中西部地区部署了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在人才计划方面(包括博士指标的分配),也要考虑中西部地区的需求;在“双一流”建设和布局上,要支持中西部高校进入“双一流”行列,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中西部快速发展。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应该说还没有形成优势。”黄庆学指出,建议加强人才的科学流动,加大产学研的协同力度,特别是要形成校企双对接,共同建立科研院所和研发平台,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促进国家创新水平的快速提高。
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武器。黄庆学认为,当前,要加快我国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必须努力解决现有的瓶颈和困难,特别是核心领域创新能力的不足。
他谈到了拔尖创新人才短缺,创新平台建设步伐相对缓慢,聚集创新资源的组织能力薄弱,基础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以及“打破五只政策”、“放开管理服”的实施速度跟不上的问题,这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创新生态的创建,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黄庆学说,基础研究应该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增加。只有基础巩固了,才有“高楼平地起”的希望。同时,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黄庆学认为,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给人才机会;二是给人才任务;三是给人才一个平台;四是帮助人才创造协同创新的环境。“如果这四个方面做好了,人才在学校环境和国家创新体系中就会快速成长,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学校努力培养高端人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黄庆学介绍了太原理工大学的实践经验。他说,学校通过院士、行业专家等科研、教育、教学优秀人才的全方位指导,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瞄准前沿科技领域,自觉承担起推动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此外,山西省对接示范产业集群的效果日益明显,也为山西转型发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和重点“六新”突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编辑:李、沈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