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孩子心中播种
3月16日下午4点,海南省五指山市第一小学非遗培训基地,4年级7班44名小学生坐在地上编织李进。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织锦的基本技能,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件或长或短的织锦。他们有的还在织最简单的平纹,有的已经可以做出简单的图案了。
刘蓝翔、黄翠花、黄忠英等七位李晋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正在携手并进。他们围在学生身边,看着他们穿针引线,不时给出指导和提示。
曾经,受时尚服饰的影响,海南最典型的非遗项目之一李进,渐渐远离了当地年轻人的心。但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地方政府对李进技能进校园做了一系列的安排,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李进的技能刚进校园的时候,有些学校不了解。五指山文化中心馆长张馨心带着他的同事去了很多学校。后来他们终于谈妥了两个学校,——五指山一中和五指山南盛中心小学。2018年前后,这两所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中国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曾经不太懂非遗留校区的学校开始竞争合作。张馨心接到越来越多学校的电话:“文化中心有没有非遗产项目想进校园?”你可以考虑我们学校。“目前,海南省已在9个黎族市县的62所中小学开展了黎金技能进校园实践课程,4所高校开展了学习传承人的培训,有2万多名学生参加了学习。
进入校园教学生的,必须是文化主管部门认可的代表性传承人,文化主管部门与他们共同编辑教材,并为他们支付教学费用。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是有一定标准的,他们的技能水平和思想道德都是必须经得起考验的。政府为代表性传承人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资金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履行培养传承人的义务。很多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几乎每天都有课,今天在这个小学,明天在那个中学,周末还要去乡镇和社区培训,靠这个手艺过着充实幸福的生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海南,李同胞开始穿婚纱礼服参加婚礼。现在无形保护特别重视,他们的婚礼也不约而同地恢复了过去穿李进、吃长桌宴的习俗,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也会穿李进、打扮一番。
张馨心告诉记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是让人们知道,他们手中的李金是一件高价值的工艺品,他们所知道的技艺是伟大的技艺。过去,唱歌、跳舞、织锦、制陶都是家常便饭。但现在他们明白了,这是文化,是文明的果实。”
下课后,活泼的学生即兴演奏鼻笛和铃鼓。无论是黎族、苗族学生,还是汉族学生,都爱上了这些有趣的艺术表现形式。许多父母很高兴得知他们的孩子又学会了那些宝贵的传统技能。
五指山第一小学副校长陈文说:“现在,很多孩子都在心里埋下了无形的种子。这些种子长大后会慢慢发芽开花结果,无形的保护和传承会更有希望,更有力量。长大后不直接为无形保护工作服务的同学,也会记住这些技能,文化艺术的养分永远滋养着他们的生活。”
(记者陈怡王小鹰)
(编辑:郝、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