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厦门大学:高举百年爱国报国旗帜再出发

作者: 2021-04-02 浏览:

原标题:厦门大学:高举爱国主义百年大旗,重新开始

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于1921年创办的厦大,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图为厦门大学校园全景。图片由厦门大学宣传部提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4月6日,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学府厦门大学将迎来百年校庆。“弘扬嘉庚精神,奋进成一流之旅”,校园里到处都是校庆的主题口号,“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歌,“知我心,填我爱无国界”的校歌,都透露着这所百年大学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

这是一个光荣的世纪,是奋斗的时候了。来自百年、爱国、报国,这些蕴含在厦大百年的文化基因,成为厦大独有的精神财富。它们在同一株的校训里唱过,铭刻在融合了嘉庚精神文化符号的校徽里,流淌在厦大的血液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厦大人在百年芳华里坚定前行。

“想想国家怎么想,担心国家要什么,吹一百年‘南方之强’的新号角。厦门大学将在新世纪的征途中勇敢地站出来,继续不停地奋斗。”厦门大学校长张荣说。

教育救国 奋发图强

走进厦大,一眼就能看到“一主四奴”“一线”的嘉庚式——群贤建筑。这是厦门大学的第一栋教学楼。初春温暖的阳光照在墙上,这里的白墙红瓦就像一百年前一样,平静而坚定地向世界讲述着最初的故事。

当时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华侨旗帜、民族荣耀”的陈嘉庚先生,信奉“教育救国”的信念,投资创办厦大。1921年5月9日“国耻日”,厦门大学群贤楼奠基。校主陈嘉庚先生特意选择这一天为厦大奠基,是为了厦大师生永远记住“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可以说,当学校老板陈嘉庚先生亲自为厦大埋下基石的时候,他为厦大植入了爱国报国的精神基因。

如今,一代又一代的厦大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走过群贤楼,仰望群贤楼前的校长陈嘉庚雕像,每一次都是一次精神洗礼。

群贤建筑之一,——南营楼,是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的发源地。1926年,年轻的厦门大学学生罗阳担任支部书记。从此,囊萤之光逐渐成为燎原之火。厦门大学的党组织、党员和进步师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90多年后,以培养学生党支部书记为主要任务的“人才提升计划”在厦门大学启动。全校33所院校(研究所)的党支部书记、支部成员,重点培养的党员骨干和学生骨干,组成了“人才促进先锋党支部”。通过参加专题研讨会、研究项目、志愿服务等。他们形成了牵鹅的效果,起到了示范的带头作用。

“培养专门人才”。厦门大学成立之初,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是其目标之一。无论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厦门大学都认为战后建立国家人才储备是自己的职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也肩负着“海防斗争”的使命。厦门大学被称为“持枪大学生”,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号角,它在中国扎根办出一流

厦门大学是一所拥有家国情怀的群星荟萃的大学,百年来一代代传着接力棒,在世界各地留下了为社会做贡献的足迹,书写着厦门大学服务国家各行各业的中文篇章。

“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区域”曾是联合国对宁夏西海固的评价。气候干燥,嘴唇干裂,间歇性流鼻血,缺水,缺少食物,停电.1999年,厦门大学向宁夏派出第一个教学援助队,开始了这一跨越2000多公里的教学援助,覆盖了宁夏海原县、隆德县和宁敏镇。

这个学校22年。

“我们的青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闪耀!”教学团队成员年年如约而至,伴随着宁夏孩子的成长。厦门大学241名教职员工从南海岸来到北疆戈壁。在扶贫攻坚与福建的合作中,他们贡献了厦大的青春力量,书写了新时代的“山海”。

“把责任放在肩上,把祖国放在心里,让爱国‘根’更深!”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炎说:“希望每一所厦门大学都长成参天大树,继承嘉庚精神,做中国的栋梁,用爱国情、强国报国支撑广阔的天空,创造民族复兴、感动世界。”

矢志报国止于至善

1950年4月6日,在厦门大学建校29周年之际,厦门大学接到大洋彼岸的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电报:“祖国是春天,我想你,祖国!”几句话,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发这封电报的是厦大12届毕业生蔡。

为了祖国的召唤,蔡经历了很多磨难

万苦执意回国;为了国家的需要,他毅然转行,放弃已经卓有成就的结构化学领域,从零开始转向催化研究,创建中国高校第一个催化教研室、打造催化科学研究重镇,在中国大地上结出科研硕果,成为中国催化化学界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国之所需,科研所向。”近日,厦大田昭武院士回忆起蔡启瑞先生这段往事,耄耋老者的眼中仍放光芒。

  事实上,田昭武的科研经历也是一段爱国报国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为解决我国电化学研究设备依赖进口的问题,田昭武跨学科自学,“啃”下数理方程、热传导、电子学等在当时看似与化学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率先在我国开展电化学动力学研究。1974年,他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电化学综合测试仪”获得成功,为我国电化学快速发展提供了测试仪器条件。1978年,该仪器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如今已经年逾90的田昭武,依然初衷不改:“我还要继续努力,一方面做些实际的科研工作,一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尽我最大的努力回报祖国。”

  在厦大,国家的需要就是科学家的使命。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一直激励代代厦大人矢志报国、前赴后继、接续奋斗。

  “当时的中国的确笼罩在寄生虫病的阴霾里,我们做科研不为人类健康着想,那就失去意义了!”谈及为何选择寄生虫学这门科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唐崇惕院士朴素的话语中不无力量,“做祖国需要的逆行者、开拓者。”她和父亲唐仲璋院士一起披荆斩棘、探索求真,扎根寄生虫研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危害国人健康的寄生虫学疑难问题。

  “国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就做什么。”正是意识到原子光谱分析对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黄本立院士放弃挚爱的摄影,积极投身光谱分析研究,花甲之年在厦门大学建成了一个堪称国内一流的原子光谱实验室。

  无论是研制出中国第一块导电玻璃和第一批硫化锌加微量稀土杂质的电致发光材料,还是研发了国内唯一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键计算软件;无论是实现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套用户型红外自由电子激光首次出光,还是建立大洋主控型边缘海碳循环理论框架;无论是成立了海内外第一个从事综合性台湾研究的学术机构,创下了大陆高校台湾研究的多个“第一”和“唯一”,还是开创了中国高校走出国门办学的先河,成为中国高校第一家拥有独立校园的海外分校,百年厦大,一代代厦大人秉承爱国报国的信念,秉承“研究高深学问”的办学宗旨,把国家的重大需求当成自己的使命,把至诚报国作为自己毕生的理想追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科技强国勇于担当

  位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的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内,灯火通明,夏宁邵教授带领着团队的研究人员,正不分昼夜地开展科研工作。

  2020年,面对疫情,厦大团队急国家之所急,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研发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已在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大量应用,获世界卫生组织优先推荐;研发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应急审批,获准开展临床试验,成为我国五条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技术路线之一。在此之前,该团队研制的首个国产第一代宫颈癌疫苗于2019年底获批上市,研制的全球首个戊肝疫苗也成功上市并在全球推广与应用。

  “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精神信仰正是为国为民谋求健康福祉的理想,正是爱国报国的信念!正是这种理想信念让我们把国计民生当作一种使命担当。”夏宁邵的话语中有坚定,有自豪。

  2019年4月23日上午7点28分,中国西北部沙漠无人区飞行试验发射阵地的一声巨响划破天空。厦门大学参与研制的“嘉庚一号”火箭点火升空,总长8.7米的火箭瞬间飞至26.2千米的高空,在湛蓝的天空中留下了一道长长的轨迹后,优雅地滑翔到指定的落点区域。

  这意味着在航空航天这个国家战略性产业领域,厦大迈出了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的重要一步,为空天报国梦贡献了厦大力量。

  该团队负责人尤延铖说:“从事航空航天事业,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相连。技术层面上说,‘嘉庚一号’是一个基于火箭动力的试验飞行器。更深层次,‘嘉庚一号’是一种使命和担当,是我们贴近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努力实践!”

  建设3000吨级“嘉庚”号科考船,达到世界同类型科考船的顶级水平,创下六个第一;成功发射国际首颗C波段轻小型SAR卫星“海丝一号”卫星,服务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推动厦大现有海洋观测能力实现了从水下、地面向天空的延伸;研制跨音速无人机“南强一号”,实现成功首飞;研发出首次在世界上实现10纳米级超薄窗口液体池芯片:打造嘉庚创新实验室,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以攻克“卡脖子”技术、落地产业化成果为己任,打造能源材料领域的科技加速器和产业发动机……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服务国家、振兴民族为己任,百年厦大怀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做顶天立地的学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践行高等教育使命,砥砺攻坚,奋斗不止,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欧阳桂莲)

(责编:温璐、郝孟佳)
THE END

相关资讯

欧陆平台-网站|首页
国际古地理学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
今日开笔!陕师大连续16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四川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彩灯之乡”自贡制作传统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