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清明时节游园踏青 品味课本里的园艺

作者: 2021-04-04 浏览:

原标题:教科书中的园艺

颐和园数据图(课本内页)

【课本里的中国】

“草绿黄,桃花乱香。”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了广阔的田野,高挂的枝头。观赏花园和花卉一度成为最受欢迎的休闲活动。花草装点着春天的世界和人们的心情。

在花园里赏花是中国园艺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不仅追求视觉美,也追求无形的精神美。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中国人追求诗意的栖居,用大自然的流水、花、鸟、虫、鱼创造出精致的空间,不断注入文明因素,将其浓缩净化成艺术文化的结晶。翻一翻中小学语文课本,有无数描写园艺的名著,带给人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中国文人借植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和心境,寄托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人爱不同的植物。

“我不是有意争春,我是嫉妒团,团落成泥碾成灰,只有香一样。”(《卜算子咏梅》,中文系八年级,第二册,部编)“我家有一棵树在夕阳湖,都开着淡墨痕。没有人需要赞美色彩,只留下空气里满是干坤。”(《墨梅》,四年级语文,卷二)南宋诗人陆游,元代诗人王冕,都偏爱梅花。梅花高尚的气节和不屈的骄傲被诗人用来表达他们不迷恋世俗的高尚情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早已不仅仅是一朵花,它已经成为人们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的精神目标。

“我独自倚在竹林里,弹着琵琶,哼着歌。声音太轻,除了我的伙伴明月,谁都听不见。”(《竹里馆》,七年级语文第二册,部编)唐朝诗人王维,过着独坐月下弹琴的悠闲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下,竹子谦虚淡泊,潇洒飘逸。同时,竹子也顽强挺拔。“坚持青山不放松,根在破岩。千打犹强,任其南北。”(《竹石》,中文系六年级,第二册,部编)清代画家郑燮笔下的岩竹,和他的刚正不阿、不屈不挠的天性一样坚强顽强。

东晋诗人陶渊明酷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远离车马喧嚣,选择回归自然。唐代诗人杜牧欣赏枫叶的幽美。《停车坐爱枫叶晚,霜叶红二月》(《山行》,部编初三语文上册)。在秋风中,他发现生活与众不同,绚丽多彩。

“水陆之花,可爱者甚甜”,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总结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独爱荷花,泥地不染,清而不妖,直透外,不蔓生,清香而清,远看而不可笑。”(《爱莲说》,七年级语文,第二册,部编)莲清秀婉约的容貌,卓尔不群的德行,可敬无懈可击的正气,成为君子品格的理想追求。

中国园艺文化除了支撑事物、表达心声之外,还蕴含着人们对理想家园的不懈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集中在园艺创造的理想空间里。中国园林艺术自殷周时期出现以来,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艺术成就高、风格独特而闻名。园林的出现反映了中国人对理想生活的无限追求。

在中国文化中,最理想的生存空间是“桃花源”。“突然,桃花林里,岸上有几百级台阶,没有杂树,草香可口,树也五颜六色。”“打完了

中国园林,一句话不说,浪漫。无论是宏伟的皇家园林还是精致的私家园林,中国梦的造梦艺术无处不在,苏州园林是其中的佼佼者。作家叶圣陶用文字揭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苏州园林植树修枝也重在绘画。高树和矮树的俯仰姿态。落叶树和常青树互生,多种花树在消磨时间时互生,一年四季都不会感到孤独。没有像宝塔一样修剪的松柏,也没有像游行一样的路边树木:因为从中国画的审美角度来看,这是不够的。”(《桃花源记》,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叶圣陶,22岁以前生活在苏州,闲暇时经常和朋友一起逛苏州园林,对其中的趣味有着深刻的体会。

颐和园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无疑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融合了各种造园手法。走在颐和园的长廊上,充满了美丽的享受:”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颐和园》,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亭台楼阁、回廊曲径、桥梁水榭……在许许多多巧妙的经营与加工中,被提到高度艺术的境地,如今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冬去春来,四季不同。园艺曾是我们居住文化的核心,是一道生态和哲学命题。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今天的人们更多了一份对美好景致的向往、对环境质量的关切、对精神文明的需要。清明时节,当我们游园踏青的同时,不妨细细品味下这花香里的文化。(本报记者 赵斌艺)

(责编:郝孟佳、闫妍)
THE END

相关资讯

欧陆平台-网站|首页
国际古地理学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
今日开笔!陕师大连续16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四川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彩灯之乡”自贡制作传统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