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中考透露出哪些新的教改信号
6月24日,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考点考生有序进入考场。卜向东摄/光明图片
六月是最大的考验月。高考结束后,中考就迎来了。
中考是承上启下的。“新高考”改革实施后,每年的中考都被认为体现了“教育改革风向标”的意义。今年的北京中考26日落下帷幕,试题分析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初中师生。北京市海淀区初中语文老师于敏告诉记者:“学生们普遍感觉不错,考完试都很开心,试题难度也比较稳定。尤其是语文作文这个话题,无论是‘要成为什么样的种子’还是‘我隔着时间挂了电话’,一个是脚踏实地,一个是思考未来,这恰恰是青少年的两种性格。基本上所有年轻人都有人照顾,每个人都有话要说。同时,他们也考察了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
中考体现了怎样的教学改革趋势?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记者采访了北京考试院相关专家和部分中学教师。
试卷难度增加了吗——
“不抢跑”,突出考查的依然是“主干知识”
中考结束后,有网友发帖称“题有些难”,争议主要集中在物理、道德、法治等方面。有网友认为这两个题材的话题有些“意外”。
对此,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师张玉凤告诉记者:“物理试卷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要求。通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现,他们真正区分了学生。能力水平。"
不过,他认为今年物理试卷的难度应该是“流畅”第一。“总的来说,试卷稳定创新,是一份有利于有序稳定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试卷。”张玉凤说。
"试题突出了物理的主要知识."张玉凤分析,“比如第九题,以小康排球为例,考查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机械能等主要知识。问题11、12、14、15和25分别考察了力与运动、密度、压力、欧姆定律和电力之间关系的核心知识。”
对于《道德与法治》试卷的难度,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学院教师刘表示:“试题以综合考查为主,重点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生发展潜力。”
同时,她认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道德与法治试卷中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问题20的问题(1),以不同时期的两首歌谣为背景,井冈山时期的‘苏区干部作风好,真心为群众服务’和‘昼短夜长,民无罪党无罪’,重点是启发理解,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2)题中,以‘学党史唱红歌’为主题,通过分析两位唱红歌同学的感受,引导同学们认识到来时的艰辛和出路,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和信念,铸就坚实的信念基础。”刘对说道。
至于“题目难”的说法,命题组的专家
以语文为例,命题组专家告诉记者:“语文离不开形势。培养学生在具体真实情境中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也是考试评价方式的重要变革之一。"
在生活实践情境的设置上,在“语文基础与应用”板块设置了“制作正阳门宣传短片”的活动情境,在命题中实现了两个真理。一是情境本身的现实性,从搜集素材到写文稿再到制作采访视频,情境的设置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吻合,真实可信。第二,情境中出现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比如短片选词、文字稿中标点符号的解决和书写等。这些都是视频短片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实问题。”专家说。
数学科目也是如此。北京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告诉记者:“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比如第25题,背景是“邮政企业收入”,考查学生对统计图信息的阅读,对统计数据的解读和使用。问题20,背景是研究《淮南子天文训》记录的东西方向的确定方法。希望同学们在阅读分析推理的同时,能够理解数学文化的魅力。"
张玉凤表示,物理试题也在努力探索实际情况,“通过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考察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比如第20题,以熟悉的水沸腾过程为背景,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观察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记者注意到
,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也是这次数学考试出现的“新亮点”,数学命题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与数量有关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如第16题,以‘两条生产线加工时间’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位专家说。教改指挥棒指向哪里——
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立德树人,是贯彻各科的中心思想。围绕这个“总纲”,各个科目有哪些转变?
语文命题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语文课程立足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试题重视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比如议论文阅读素材以‘迎接建党一百周年背景下当代青年人的担当’为话题,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介绍了‘红色基因’的重要内涵,展示了先烈的感人事迹和当代优秀青年的风采。试题还注重加强对品德修养的引导。比如记叙文阅读文本中关于‘信守承诺’‘遇到困难不放弃’‘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叙写亲切自然,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品德修养的思考”。
数学命题组相关专家表示,数学学科结合自身学科特点,选取合适的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地融入试题中,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如第2题,以脱贫攻坚中的教育扶贫为背景,介绍了2014—2018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补助资金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学习环境的提升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保障与财政的大力投入。”
刘秀洪告诉记者,道德与法治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党史教育、法治教育,紧扣时代主题,将党史有机融入试题,希望厚植同学们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化学命题同样如此,“试题着力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彰显化学学科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贡献,激发考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勤奋学习化学的责任感。例如第16至18题,以我国金属冶炼发展历史为情境,使考生了解化学对社会进步的重大贡献,让考生感悟化学的独有魅力,增强学科认同。”化学命题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总之,增强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始终是我们的目标。”(记者 姚晓丹 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