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美育进中考三问

作者: 2021-07-26 浏览:

原标题:美育进中考三题

"问:哪三条小巷是梅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红抛出了一个“精彩”的考题,台下一千多位音乐教育专家和老师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这是近日在天津举办的“2021全国音乐教育大会”现场。本次民族音乐教育盛会吸引了国内近160位音乐教育专家和1000多名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历时三天的100场音乐教育专题研讨会中,一个热门话题————美育,始终不可回避。

很多美术教育工作者对此拍手称快,认为“这个政策不是太早,而是太晚了!”同时,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在推进美育的过程中,让这支考试“指挥棒”发挥效用,兼顾公平。那么核心问题是,评价标准应该如何确定?

多位音乐教育专家在接受中青日报和中青采访时表示。com认为要用好考试的“双刃剑”,不能让音乐和美术成为又一道厚重的复习题给学生增加负担;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巨大差异,这可能会导致教育中新的不公平问题。

一问:考试考什么?

“美育进中考”的号召由来已久,是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表明国家对学校美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信政策的意图很明确。——中考的指挥棒迫使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美育,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截至目前,已有近10个省份逐步启动了美育融入中考成绩的试点。根据教育部此前公布的计划,预计2022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美育考试。

提到“考试”和“继续教育”,难免会触动家长和学生最紧张的神经。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为了中考熬夜掉了头发,还要考美貌?”也有人吐槽,“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学习一些音乐和艺术来提高个人素质,但一场考试不会成为应试教育!”

周海虹认为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说到素质教育,不能考试,只要有考试,就是应试教育。

“考试是教育有效性的反馈环节。任何教育都需要考试,素质教育也是如此。”他直言,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应试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考试本身,而只是考试内容,考试只是高分。比如琴童只练那些一年就通过考试的歌,其他什么都不学,这就是美育的应试教育。

当美育与每个孩子的继续教育联系在一起时,一不留神就容易偏离“提高审美素质”的初衷。比如“梅花三坊”的问题,就是周海虹在和一线老师交流时听到的一个问题。同样,音乐教育家吴斌在某省调研时了解到,该省高考要增加音乐试题,因此高中音乐开考率达到100%。我以为我能在学校听到美妙的音乐。结果他在教室里看到,每个学生手里都拿着一本厚厚的音乐高考复习资料。

吴斌翻阅复习资料,发现大部分内容都是音乐史、乐理等知识。"考一个音乐人和培养音乐审美素质有什么关系?"

如何评价音乐的审美品质?从事基础教育40多年来,吴斌参与了许多音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他认为可以从三个原则来考虑:

有人担心美育考试升级为技能竞赛,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增加家长送孩子去艺术培训带来的经济压力。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进入中考的内容一定要在学校教,绝对不能说学校不开设这门课,中考也要考”。

这意味着学校教育必须肩负起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责任。《意见》明确了2022年要实现的目标:美育课程全面开放,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学生的评价结果不好。董事会应该给谁拍照?”周海虹接连发出几个问题,也直接反映了基层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地区美育的困境。

他说,有的学生反映老师没给上音乐课,再问学校为什么停了音乐课,得到的回答是,学校根本没有音乐老师。此外,不同地区教师水平、教材编写都存在差异,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到学生的美育成绩上。

也有人担心,美育进中考会加大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异。吴斌曾见过这样的考题:两幅钢琴键盘图,一个有5个黑键,一个有6个黑键,问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很显然,一个没见过钢琴,却很喜欢听音乐的孩子,很难答对。

秦皇岛市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岂立民,也是当地青少年宫少儿管弦乐团团长,每年他都会多次带着音乐演奏家和音乐老师深入偏远农村学校送课。他见到一些经济不富裕地区的学生,从小到大都没见过一件乐器,“连音乐课都是语文或数学老师教的”。

而要补齐这些短板,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岂立民认为,艺术教育与体育教育不同,体育训练有一定的标准,相对比较容易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高,“但艺术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需要比较漫长的过程。”

“假如考唱歌,那么要找到一首全国学生都会唱的歌,就非常困难。”作为一直在一线从事音乐教学的老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郑莉在一些中小学校走访时也见到一些不错的尝试,比如有的学校会详细记录每一个学生每学期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包括听一场音乐会、演奏一些乐曲或是欣赏了某一段优美的乐章等学习过程。她一直在思考,“用参与度来考量行不行?采用过程评价,或是自评结合互评,是不是也是一种办法?”

“全国采用一个标准并不现实。”周海宏认为,首先是考核内容绝不能超纲,“学校教什么,就考什么。”这就需要给各地教育部门、学校教师更多自主权。他认为,基础教育要完成的任务,要应该让学校教育来承担,如果都推到校外培训,就会导致只有有钱人的孩子才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这将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

三问:美育有用么?

大会期间适逢“2021天津国际少年儿童艺术节”举行,开幕音乐会上,京津冀三地少年交响乐团同台奏响夏季音乐交响。音乐会总策划赵骞说,小演奏者平均年龄只有11岁,可以说代表着中国青少年交响乐团的顶级水平。

国家一级演奏员、华夏未来少儿艺术团艺术总监曹国樑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物质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家长对艺术教育愈发重视,“学音乐的孩子越来越多了,高水平的‘小演奏家’也多了。”

然而在庞大的琴童队伍中,真正能登台演出的凤毛麟角。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是,大多数家长对艺术教育的热情是随着“指挥棒”变化的。在凭着音乐特长就能获得升学加分的那些年,音乐培训一度非常火热;然而随着各种加分、保送政策被取消,很多家长认为“学艺术根本没什么用”,不如上点文化课辅导班更实惠。如今,随着美育进中考的推进,音乐美术类培训又有升温趋势。

岂立民认为,学音乐本是高投入、低回报,天赋也非常重要,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培养和提升音乐素养可以是全民的。

天津交响乐团团长、国家一级指挥董俊杰也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正在经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美育应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这不同于选拔一个高水平艺术团,更关键的在于普及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美育。他认为,美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应该跟语数外一样是一门必修课,“并不意味着要当音乐家、画家,而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具备基本的认知和知识储备,这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美育到底有什么用?很多专家都举了“袁隆平爱拉小提琴”的例子。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妲娜从人的大脑的运作方式来分析,大脑是按照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分工的,二者须相互平衡,才能获得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周海宏认为这两种思维正是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两股力量:理性素质让人征服世界,感性素质则让生活富有诗意,“科学与艺术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

一个共识是,美育进中考无论对于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而言,都将推动一场思想理念的变革。沿着这个共同的目标,全社会将逐步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最终美育将真正成为丰富学生想象力,激发出更大创新创造活力的一把钥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THE END

相关资讯

欧陆平台-网站|首页
国际古地理学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
今日开笔!陕师大连续16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四川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彩灯之乡”自贡制作传统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