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同学们,参军吧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李正瑞即将大三。和大多数本科生一样,今年是他们大学四年学习的“岔路口”。
无论是准备出国深造的各种考试,联系国内考研导师,还是参加就业培训实习,学生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做出自己的选择。与一些学生不同,李正瑞选择了参军。如果一切顺利,他将于今年9月从北大燕园踏入绿色军营。
每次看到新闻里士兵驻守边疆、保卫国家的故事,李正瑞都感慨万千。“有些士兵比我年轻,他们的故事真的很感人。我希望像他们一样,在军营里成长为一个勇敢无畏的人。”
选择
如今,大学生参军的比例越来越高。2020年9月,在国防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透露,中国军人素质在不断提高。据初步统计,大学生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比例明显高于2019年,大学生招聘规模结构不断优化。
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刘也计划在下半年参加招聘报名。刘的父亲是一名警察,他总是不苟言笑。“他是一个以身作则的人,行动胜于言语”。因为工作的特殊性,父亲有时候好几个月都不能回家。刘通过报纸上的新闻报道更多地了解了他父亲的工作。
“一开始我不太理解父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父亲的责任。”刘说:“我很佩服他,想成为像他一样的人。”看到父亲在街上巡逻,刘非常羡慕,这更加坚定了他参军报国的决心。
易尊文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今年夏天,他不仅获得了能源化工系的本科文凭,还计划在9月份踏入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易尊文在电视上看着官兵们气势磅礴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感到无比羡慕和敬佩。“当时我就想,如果能像他们一样拿起钢枪保卫祖国,我该有多骄傲!”从此,参军的念头在易遵文心中埋下了种子。
“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传承和弘扬哈工大精神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母校建校一百周年之际,易尊文向老师讲述了自己参军的想法。“我觉得毕业后刚参军,也能把本科阶段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带进军营,更快更好地掌握各种军事技能。”
“参军不是一时的冲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9年级本科生蒋认为,参军是他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我下定决心参军的那个学期,我刚在一个公共课上认识了一个助教哥哥。他是一名退役的大学生士兵。在与他的交流中,我对军营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哥哥的从军经历让我对军营里的血腥生活充满了向往。”姜对说道。
报名后,江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父母。“我父亲非常赞成我参军,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就想当兵,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实现。虽然妈妈放弃了,但她也支持我的决定。”他说。
准备
刘已经做好了从大学生活向军人生活过渡的准备。“大学生活无拘无束,军旅生活严格有序,严禁入内。”刘专门咨询了北大国防教育协会的前辈,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始了身份转换的适应性训练。
他开始练习跑步,从5公里开始,甚至跑了两次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刘证明了h
李正瑞课余参加了北京大学“山鹰俱乐部”,在登山和野外训练方面身体强壮。“听学长说部队对体能要求很高,越野跑5公里需要16分钟。”为此,李正瑞经常进行身体素质专项训练,长跑成为他的“必修课”。“虽然离好的标准还有一些差距,但通过考试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我还在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倪天辰大一就报名参加了“红船领航”计划党员先锋营。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体能训练。
“虽然坚持每周训练很辛苦,但12月还是会很刺骨。”
寒风在明德广场上进行擒敌拳方阵练习,然而如今看来,正是这段经历磨砺了我的意志、锤炼了我的品格,也让我下定了入伍的决心。”倪天辰说。来自清华大学新雅学院的张美瀚比李政睿、柳澍达早半年实现梦想,他今年3月已经报名参军入伍。2020年8月,张美瀚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还附带着一张大学生征兵宣传单,上面“参军报国,无上光荣”的8个字让他印象深刻。
入学后,张美瀚加入了清华大学学生国旗仪仗队。此后半年时间,每周逢一三五的晚上,当别人已在宿舍酣然入睡时,他还在操场训练队列动作;每逢周一清晨太阳还未升起时,他已在主楼前守护国旗升起。
平静的校园生活被一张征兵海报所打破,海报上是一位手握钢枪、满脸油彩的铁血军人。张美瀚对征兵宣讲会上老师所说的一句话印象深刻:“祖国不负清华,清华亦不负祖国。”他下决心参军入伍,“参军报国既是对理想信念的淬炼,也是一名普通清华学子的历史责任。”他说。
如今,张美瀚如愿来到西藏军区服役,在新近一篇介绍军营生活的文章中,他说,“以前是部队保卫我,现在是部队培养我。身为一名大学生士兵,我能用什么来回馈部队呢?我身无长物,只求去那偏远之地,在最美丽的星空下为国站岗。”
磨砺
日前,国防部征兵办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下半年征兵工作的通知》,要求持续畅通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绿色通道”,优先上站体检,优先审批定兵,做到合格一个征集一个。
记者从北京大学了解到,该校从2005年至今,已经有170名同学参军入伍,其中110名同学已经光荣退役。其中,12名同学在服役期间荣获了个人三等功,28名同学在部队入党,两名同学成为北京市征兵形象大使。
清华大学2005年开始征召义务兵,截至2021年春季,共有244名同学入伍。退役返校184名同学,其中37人立功。
李政睿非常期待9月份能顺利穿上军装,戴着大红花入伍。他希望自己不仅能够在学校学得好、研得好,更能够在军队中练得好、战得好,“北大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参军入伍是作为一名北大人的自然选择。”
柳澍达也希望在绿色军营里不断成长,苦练军事技能,磨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品格。
对于可能即将开始的军旅生活,易遵文也做好了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准备。他说《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那首歌的歌词里唱道:“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孙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