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背着书包,做着没完没了的作业……”曾经,这是多少孩子的真实写照。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地,这种情况有望改变。
记得学生时代,小学阶段是公平的。自从升了初中,经常被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一放学回家,就不得不抓起一支笔赶作业。如果我在娱乐中失去了时间,我就不得不忍受极度的困倦和“开夜车”。我完成了作业,但第二天我困得没精打采,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课间十分钟成了“补觉黄金时间”,越到高三,我在教室里睡得越多。
至于周末和寒暑假,就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了。有的学生甚至吐槽“不如不放假”。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各种校外培训接踵而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让原本期待的假期变成了不必要的鸡肋。有网友之前给孩子看了暑假时间表,算了一下每天要上10个小时的课!一个假期后,父母丢了钱包,孩子们精疲力尽。
有效吗?不一定。
有一段时间,学校的作业负担和校外的训练负担就像两个沉重的负担,牢牢地压在学生的肩上。压力大的情况下,学生整天沉浸在作业中,难以保证充足的睡眠,缺乏锻炼,容易导致体质下降,增加近视和肥胖的概率。
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初中是孩子身体拔节的关键时期。万物都在自己的时间里生长。如果因为课业负担过重而影响正常发育,会不会因为小小的损失而让孩子终身遗憾?
满弓易折,紧弦易断。如果孩子长期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产生厌学、逆反心理,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可能造成心理扭曲。学习被视为竞争手段,同学被视为竞争对手,影响健康的人际交往。同时,由于疲于应付课业,没有时间去感受自然,深入社会,缺乏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创新的思维和能力,给孩子发展自信、阳光、开拓创新、进取的个性制造了障碍。
因此,减轻学生繁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关系到谁来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介绍后,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意见提出了完善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明确要求,是为了有效减少学生过度工作量。
目前,北京已经开始推进“双减”行动,其他地区也相继推出相关措施,希望能持续下去。只有把学生从刷题的痛苦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孩子去校外培训的焦虑中解放出来,遵循教育规律,帮助孩子培养兴趣,发挥特长,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编辑: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