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今年以来,我们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自然灾害等困难,实现了粮食和农业生产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为开新局、应对突发事件、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21年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广大农民和在“三农”战线工作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全国涉农高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主动迎接农业农村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把论文成果写在田间地头,让农民过上富裕生活。
“备受鼓舞,更深知责任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振兴,农村要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深受鼓舞,充分认识到责任重大。”兰州大学益生菌与生物饲料研究中心主任郭表示,作为涉农领域的研究人员,他和他的团队未来将坚持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写论文,充分发挥学科和技术优势,努力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从事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30余年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吴飞波表示,面向未来,他和团队将主动迎接乡村振兴的新要求,鼓励青年学子在新时代的希望领域做出贡献,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能够长期参与服务三农的工作,我深感荣幸。”中国农业大学文科教授李小云长期驻扎在云南边境的瑶族村村。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他和他的团队成功推动了脱贫攻坚,使农民收入翻了一番,改善了村容村貌。“未来,我们也期待更多的高校工作者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的崛起贡献力量。"
近年来,西北A&F大学农学院教授冯永忠在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谈及自己的经历时,他激动地说:“农业是为了民族,而这是为了民族。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以坚定的行动书写对‘三农’的绵长深情,继续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奋斗。”
黄先觉,广西大学农学院教师,从事农学专业31年。他曾在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石祠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村里的贫困群众。他认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紧跟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有“扎根农村、热爱农村、服务农村”的情怀和坚持,要紧密联系当地实际,深刻理解fa的需求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王自强,17年来每年都要花近百天的时间与基层农民打交道。他最初的意图和使命是“示范、引领、帮助农民致富”。他说,作为高校农业工作者,要不断加强科研创新,努力培养新时代科技新人,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在这个大有可为的领域做出贡献,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中国丰收的质量越来越足。
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陈立清专注于“如何让农民用手指把农田种好”,成功攻克了诸多技术壁垒。他说,涉农高校教师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服务农业发展,让种田科学化、智能化、无人化,切实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田研究了腐植酸对土壤中重金属和污染物的原位钝化处理,腐植酸在农业、荒漠化治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他表示,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通过团队的科研创新,为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涉农高校肩负着解决农业实践问题和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双重任务."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王认为,高校农业教育要面向农村、面向合作社、面向乡村,让学生到农村去。
村去,从一线学习体会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从课堂和实验室学习科学的农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真正将农业科技与乡村链接,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何光华认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要深入田间、深入农村去做好科技工作,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的需求,加强科技创新,把科研成果、农业人才更多运用于农业农村一线,鼓励同学们将学到的知识与乡村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成长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优秀人才。
以情怀与担当,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丰收时节,北京郊外也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韩莹琰长期深入京郊叶类蔬菜生产一线开展科研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将继续致力于选育叶类蔬菜新品种、生产高效优质安全的产品,加快蔬菜生产现代化,助力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为高校教师和‘三农’一线工作者,需要在教学、实践、科研中实现有效衔接转换,也更加需要情怀和担当精神。”湖南文理学院生环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师类延菊说,“我将坚持扎根田间地头,去到最需要我们的农业农村一线,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和农业生产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这给我们科研工作者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晓波表示,今后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目标,聚焦农业科技“卡脖子”问题,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多出科研成果,大力提高我国大豆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作为青年学生党员,我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实学实干,发挥学科优势,把双脚扎进泥土里,把论文写在田地上,为解决好‘三农’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广西大学农学院2019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符其娴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2021级博士生张琦谈到,能够将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实验成果,实际运用到农业栽培技术和农田生态的研究中,让他感到很光荣。“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农业学习和研究中,为我国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献出应有之力。”(李依环、郝孟佳、孙竞、熊旭、温璐、实习生高嘉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