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郝、孙静)近日,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以下简称《服务合同》),进一步规范合同当事人签约和履约行为,提高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质量,化解校外培训纠纷,保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敦表示,《服务合同》充分吸收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回应和解决了市民在校外培训中普遍关注的制造教育焦虑、机构培训超资质、培训师素质参差不齐、违规收费、意识形态和校车安全等问题。
003010明确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范围,提醒用户学科类培训机构在签约前需出示相关证明文件。“这既防止了通过资本炒作制造教育焦虑、扰乱校外培训市场的行为,也解决了不同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相应培训服务的问题。”陈敦表示,《服务合同》规范了培训机构在专项提示、培训费、培训退款等方面的收费和退费行为,通过对预付资金的监管,防止了“跑路”问题。在培训师的义务中,明确了培训师、教育课程、培训教材、外国人、校车的管理规范,保证了培训服务的质量,保障了学员的合法权益。
陈敦表示,《服务合同》还明确了培训机构保护学员个人信息的义务,要求其在收集、存储、使用、处理、披露等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通过本合同条款,确认培训机构保护学员个人信息的法律义务为培训服务合同的约定义务,为学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便利。”
陈敦认为,《服务合同》在若干条款下设置了选择权,增强了文本条款的适用性。这不仅是对培训服务复杂性的有效应对,也有助于双方做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上海市培训协会(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欣认为,《服务合同》增加了法律依据,确保相关内容有法律依据,未来监管有执法依据,合同结构更加优化,合同语言更加严谨规范。
“校外培训机构在使用《服务合同》之前,应全面梳理自身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确保能够充分信守承诺,防范合同履行风险。”王欣表示,培训机构应进一步落实资金保障措施实施细则,规范收退费行为,明确合同订立、变更、终止情形下的相关收退费标准和资金保障措施。还要规范办学条件、培养方式、师资配备等内容。在招生宣传资料中,做到全面提升招生宣传的规范性和做到名副其实。
此外,王欣建议消费者在签订合同前应仔细阅读和理解合同。对照“特别提醒”条款,逐一检查是否有违反国家政策规定的内容,强化合同意识。同时,消费者也要按规定签订合同,按合同履行合同。
“《服务合同》篇幅更简洁,用语更精炼,结构更均衡,比原版本更具可操作性,更有利于推广使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国际校外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伟认为,《服务合同》重点应对学生人身安全、隐私保护等尚未解决的问题
张伟表示:“充分发挥《服务合同》的作用,需要各方相互尊重、共同参与,推动机构自律,帮助家长慎重选择培训机构,理性维护消费者权益。”
(编辑:郝、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