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郑泉水院士:创新人才培养 把“钱班”的模式传承下去

作者: 2021-10-30 浏览:

“为什么我们学校不能一直培养优秀人才?”钱学森的这个著名问题,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难题。“优秀教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力学和微纳力学专家、清华大学航空航天研究所工程力学教授郑泉水表示,“钱学森问题”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2009年,钱学森班作为“清华书院人才培养计划”之一正式成立,开始招生。以郑泉水为首席教授的钱学森班走上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之路,郑泉水创立的钱学森模式成为我国力学领域教学改革的标杆。郑泉水认为,“‘千班’模式是落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湖面上的一块石头。水波一出,涟漪一定会扩大。”

郑泉水院士。照片由学校提供。

科研:先做到极致,再开创一个方向

在科研的道路上,郑泉水走过了近40年。如果说郑泉水的前20年是围绕“张量”展开的,那么接下来的20年,他的方向就转向了结构性超滑。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向,做到极致。如果你站得高,你会有不同的视野。”郑泉水说,他对张量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站在顶尖,不仅能接触到这个领域最好的资源,还能获得勇气和自信,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当他还沉迷于摆弄张量的巅峰时,王自强院士这位扎实的机械师的一席话,让郑泉水清醒了过来。我正在努力攀登的宏观-中观本构理论的高峰,是一个已经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老”领域。即使做得成功,对人类的贡献也相对有限。2000年,郑泉水将研究方向转向了当时还没有出现的“纳米力学”。

在经历了研究受阻、不被周围人理解、冒险选择新领域等一系列艰苦的考验后,2008年,郑泉水团队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实现微尺度结构超滑的实验。2019年,郑泉水团队在深圳成立全球首家超滑技术研究院,致力于推广基于结构超滑技术的革命性产品。

从选择方向到获得创新成果,中间有不懈的坚持。科研是一架永无止境的梯子,攀登的每一步都浸透着郑泉水的汗水。

育人: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路径

郑泉水不仅将科学研究推向高峰,还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结构超滑技术研究院。他创立的“钱办”模式成为全国力学领域教学改革的标杆。

“‘千班’理念的第一要素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好奇心,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发展方向。”郑泉水认为,做研究本质上是一种“玩”,满足你对事物的好奇心,引导你发现未知。这个成长过程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过程。他定义人的成长应该是一生的成长,从玩到有激情,再到有使命感。

郑泉水强调,前办的主要工作是构建一个新的体系,——“先进研学体系”,不是为了课程,而是为了研学。这个体系的开始是为数学打好基础,具体体现在数学分析能力、线性代数能力、概率统计能力等方面。然后,在研究和学习中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以便学生根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学习和构建知识框架。通过这样一个系统,学生的内生动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激情得到激发。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郑泉水将许多课程从课程体系中剔除,让学生通过一条与研究相关的线,主动、反复地学习所涉及的知识点,从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宽度。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钱学森班”在课时上实现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我们的课程设置是六个学期十八门核心课程,也就是一个学期三门核心课程。但是,我总是鼓励学生每学期学习一门课程。”郑泉水认为,学好一门课程,不仅要从厚到薄的学书,还要学几页甚至一幅画。

当然,找一个好的家教也很重要。郑泉水认为一个不好的老师会扼杀一个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千班的导师都是在世界各地精心挑选,邀请那些有教育理想,能关心学生创新思维,真正想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学习科研方法的大师。

“千班”没有明确设置专业方向,只给出了专业领域,以及跨学科前沿交叉的创新培养。

,在全校学生中用科学有效的“五维评价体系”进行选拔,在清华园中首先实现了专业选择和选人范围的“无界”。

郑泉水院士和他的学生们。学校供图

未来:把“钱班”的模式传承下去

2021年已是“钱班”成立十二年。让郑泉水很欣慰的是,在“钱班”上百位来自全校、全球的志同道合老师共同努力下,“钱班”培养了一批在力学和工程前沿领域极富创造力、极富创新潜力的学术英才,形成了一整套突破性、卓有成效的大工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钱班’模式便是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湖面上投下的一颗石子,水波出去了,波纹必将越扩越大。‘钱班’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我们要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多途径去发现创新型人才。”为了突破“钱班”在清华的限制,让进不了清华的同学的创新潜能也能被发现、被激发,郑泉水在深圳领衔创办了清华大学“钱班”模式——零一学院。“零一学院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延伸和补充,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从‘0’到‘1’的重要任务。”郑泉水强调。

“我们要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通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我相信‘钱班’的模式会传承下去。”郑泉水希望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为创新教育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作为一名学者和师者,郑泉水正用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对于科研工作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责编:温璐、熊旭)
THE END

相关资讯

欧陆平台-网站|首页
国际古地理学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
今日开笔!陕师大连续16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四川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彩灯之乡”自贡制作传统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