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双减”引发的新时期教育思考

作者: 2021-11-16 浏览:

原标题:“双还原”引发的新时期教育思考

近年来,借助资本,校外培训迅速扩大,部分机构偏离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降低了人们的获得感。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政治高度,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还原”工作是贯彻落实Xi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理念的回归,是教育生态的重塑,是教育治理的创新,必将推动基础教育领域发生深刻变革,最终实现去功利化、回归公益性、应试化、回归品质化、焦虑化、回归理性化,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1.“双减”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修改《教育法》号决定,将党的教育方针纳入国家法律规范,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必须遵循的法律要求。

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育人的根本任务。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校外教育,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宗旨、方向、目标和任务,围绕培养谁、培养谁、怎样培养的根本问题,着眼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坚定政治方向,纠正错误和偏差,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双减”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保持正气创新,去伪存真,坚持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培养为民族复兴负责的时代新人。任何不利于实现这一任务的事情都必须坚决改变。

党的教育方针在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和具体路径上的贯彻落实,意味着要坚持发展素质教育,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双减”工作,就是要优化学生成才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变化。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控制校外学科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兜售考试焦虑,提倡懒惰思维和投机取巧的学习方式,支持其转型素质培养;另一方面,要坚决纠正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轻体育、轻美育、轻劳动教育”的考试导向,摒弃唯分数、唯升学的理论,切实把党的教育方针融入教育行政、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

2.“双减”是教育发展理念的回归

是国家、党和民生的重要工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对“学有所成”的期待为目标。因此,教育发展理念应该回归公平和高质量。义务教育不是竞争性和选择性教育,而是保障性和基础性教育,这就要求政府承担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主体责任。近年来,义务教育学校硬件建设有了较大提升,供给失衡主要来自教育管理、师资、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为此,北京市把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软件资源均衡配置作为“双减”重大任务,从四个方面协同发力:一是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分别在市、区、校三级发布中小学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基本规定和基本规范,严格监督、严肃处理违规招生、超班、超进度教学等问题。二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聚焦“互联网基础教育”实施,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三是大规模推进干部教师轮岗,从区域内校长轮岗、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轮岗三个维度实现教育关键要素流动,从根源上促进教育质量和均衡,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四是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提高质量和吸引力,与课堂教学整体推进,确保学生在学校学得够、学得好。

教育理念应回归公益。私立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属性,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包括校外培训机构,都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不能把良心事业变成逐利产业”。要控制资本,不能扰乱教育,不能从孩子身上获利,不能让校外培训逐利。在“双减”文件中,禁止任意资本化、营利性向非营利性转变的要求和收费价格的导向,是为了谋求利润、消除泡沫,解除资本对教育的绑架,切断剧场效应,减轻人民教育消费负担,使改革成果切实惠及人民群众。北京作为全国首个开展“双减”工作的城市,也是校外培训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的集聚区。在这方面,我们正在先行先试,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3.“双减”是对教育生态的重塑

良好的教育生态是优质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在良好的教育生态中,受制于

教育者的利益应当处于最高位置、得到最大保护。教育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同心同向、协力奋斗,使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支持每个人终身学习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从而全面有个性地发展。

“双减”问题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育生态的失衡。在学校教育体系之外,资本意图打造另一个体系,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受之裹挟、冲击,爱恨交织,剪不断、理还乱。开展“双减”工作,就是要以快刀斩乱麻之势,拨乱反正,使学校、家庭、社会各安其位,学生、家长、教师各负其责,促进教育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家校协同到家校社协同,体现了新时期大教育观背景下育人生态的重构,从三者定位看,学校是育人主体,家庭是育人共同体,社会教育是育人的有益补充,只有三者各归其位,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育人目标。要夯实学校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增强校内供给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把孩子吸引在校园、吸引在课堂。家庭是育人共同体的薄弱环节,也是重要一环,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和支持。当前,尤其需要加快推进家庭教育立法,明确家庭教育的法定责任,加强家庭对学生道德品质、知识技能、文化修养、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校外教育不仅包括校外培训机构,还包括青少年宫、研学基地等各类主体,同时也包括各类线上教育资源,要与校内教育错位发展、个性化发展、特色化发展,而不能越俎代庖,再造一个教育体系。

育人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双减”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紧迫,关键在于共识度不够特别是尚未完全转化为共同行动,其中既有校外培训的越位,也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到位。要真正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构建更为紧密有效的协同育人共同体。北京市在“双减”工作中,召开了系列政策宣讲会、新闻发布会、万人校长大会和学校家长、教师会,开展了“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为家校社协力攻坚“双减”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同时,北京正在推进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出台中小学家访制度,明确每个学生每学期接受一次家访。落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规划,在中小学校试点建设家庭教育工作室,进一步加强网上家长学校和中小学家长课堂建设,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依托“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发挥社区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和课后服务、暑期托管等方面的作用。

4.“双减”是对教育治理的创新

长期以来,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发展教育事业上,行业治理是教育管理的短板和弱项,存在意识不强、力量不足、办法不多等难题。“双减”工作对原有教育治理构成巨大挑战,需要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工具的创新,推动教育管理部门由管学校向管行业、由单独管向联合治、由传统管理向智慧治理转变。

要加强源头治理。“双减”的关键在校内,出路在改革。北京市坚持问题导向,改革考试招生“指挥棒”,提高考试命题质量,减少中考科目和考试频次,强化体育过程性考核,丰富中招录取方式,淡化一考定终身,以考试减负推动全面减负,进而撬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要加强系统治理。系统治理强调改革站位要高、覆盖要广、落地要稳。北京将“双减”作为重大性、全局性政治任务来抓,高位统筹,市区两级专班集中办公,在市教委和四个重点区新设专门机构,确定各项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坚持校内校外同步发力,线上线下一并治理。建立高位协同、联防联治的风险防范处置机制,从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矛盾化解、依法打击四个方面及时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在治理过程中,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治理效率,建立培训机构管理平台,实现资金、学生、教师、课程、材料“五个管起来”,实现系统施治。

要加强综合治理。“双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多元共治、综合施策才能形成合力。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既是北京市前期校外培训治理的重要经验,又是打赢“双减”攻坚战的体制机制保证。北京在“双减”中坚持压实属地和公安、市场监管等20余个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工作落实落细。同时,充分发挥民办教育行业协会在企业转型引导、行业自律自治、矛盾纠纷化解、困难企业帮扶等方面的作用。使过去仅仅依靠教育部门一家不可能解决的难事,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联合作战,取得了明显成效。

要加强依法治理。要深入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双减”工作行稳致远。北京市坚持在法律的框架内,结合北京实际创制校外培训机构复课标准、营转非、备改审等各项政策,依法依规从严治理。每周开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进行“双通报、双转办”,对百余家机构、多名教师予以通报。通过开展“双减”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了依法治理体制机制,提升了依法治教能力。

(作者:刘宇辉,系北京市教委主任)

(责编:郝孟佳、薄晨棣)
THE END

相关资讯

欧陆平台-网站|首页
国际古地理学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
今日开笔!陕师大连续16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四川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彩灯之乡”自贡制作传统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