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减”交出阶段性成绩单
“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学科培训大幅减少。目前校外培训机构减少83.8%,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减少84.1%。”今年7月“双减”政策发布至今已近半年。“双减”效果如何?今天,记者从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一些培训机构已经转为非营利组织,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转学的将被取消。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表示,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消失,资本大幅退出,野蛮生长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在学科机构减分方面,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安徽、山东等地减分率达到90%以上。在“转商为非”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安徽、福建、河南等地完成率已达到95%以上。
“双减”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全国各地学校普遍(99%以上)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对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的规定基本达到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比例从“双减”前的46%上升到目前的90%以上,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此外,吕玉刚表示,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比例从上学期的49.1%上升到目前的91.9%,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返校,有效解决了家长3: 30接孩子的问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99%以上的学校在初一年级实现了“零起点”教学,注重幼儿与幼儿的联系;普遍建立了学困生支持体系,98.7%的教师参与辅导答疑,有效减负提质,保障了学生学业质量。
“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尤其是很多家长改变了让孩子争时间、多刷题、盲目报班的行为。《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70.3%的家长认为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66.2%的受访家长表示应该鼓励和陪伴孩子参加校外体育活动,65.5%的受访家长表示不会给孩子的课业增加额外负担,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吕玉刚说。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叶雨婷)
(编辑: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