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医教授虎年解析中医名方“白虎汤”的命名由来:“取类比象”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园一景。闫璐摄
今年是虎年。春节假期,2月6日,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郑弘认为,虎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内涵,与中医文化密切相关。中医中有丰富的虎文化,中医的方剂和典故,分析了中药“白虎汤”、“黑虎丸”的名称。
据悉,历史上老虎与中医有很大关系。一些中国古籍,如汉代的《别录》、唐代的《本草拾遗》、宋代的《本草衍义》、明代的《纲目》、清代的《医林纂要》等,都有记载和阐述老虎的药用功效。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郑弘认为,老虎在中药中最著名的应用是药材虎骨。在中国古代医学中,虎骨只用于物尽其用,而非爱惜动物。相反,中医文化中与虎有关的两个典故恰恰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
郑引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虎守杏林”。
三国时的名医董枫,给病人治病不要报酬,只有一个特殊要求:康复的病人在他家门前屋后种杏树。几年后,杏树变成了森林。一天,董枫看到一只老虎躺在茅草堆里,发现喉咙里卡着一根骨头,就把它取出来。老虎好了以后,为了报答他的恩情,从此就在杏林当起了守护者。从此,“虎守杏林”成了对医生高尚医德的褒奖。
郑弘还举了第二个典故,“坐虎针龙”,也源于名医治虎的故事。
据说唐朝的名医孙思邈在山里遇到一只老虎,病倒了。治疗时,他用平时旅行医生的铃铛打开虎口进行治疗。从此,钟就有了“虎撑”的绰号。据说为了感谢孙思邈,老虎成了他的坐骑。“坐虎针龙”成了民间药王的标准形象。
他还认为,中医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类比为象”,深刻地反映了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
在郑弘看来,这种哲学思想在中医名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古时候老虎是四兽之一,左青龙右白虎。
“白虎居西,性凉健,对应肺。”郑弘说,学过中医的人,马上会想到医圣张仲景传下来的名方“白虎汤”。这个方子不使用虎骨等药材。之所以以“白虎”命名,是因为方中君药石膏为白色,且全方有清热生津之功效,与“白虎”形象相对应。因此,该方被广泛用于各种肺部炎症,无论是伤寒派还是热病派都将其视为经典方剂。
中成药“黑虎丸”的命名也体现了中医“以类比为象”的哲学思维。
他解释说,在生物学上,白虎是老虎的变种,在现代动物园里可以看到。“黑虎”一直是个传说,很少有人见过。神秘而强大,这是“黑虎丸”、“黑虎丸”等中成药的特点。这类药的方子不一,大多具有药性强、药材多的特点。有的内服,有的外用,治疗各种顽症。
在古代,人们认为一个好的中医需要有降龙助虎的勇气。同时,郑弘希望,面对悬而未决的新冠肺炎疫情,只要中西医紧密合作,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