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服专家揭秘中国冬奥会首款黄金战衣设计。
刘莉教授的团队调整了制服。
2月5日晚,中国短道速滑队获得本届冬奥会中国队首枚金牌。除了运动员的个人表现,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服装就是其中之一。北京服装学院的刘莉教授领导了这项研究;d队打破中国冬季运动服依赖进口的状态,实现世界一流的“中国制造”。
2019年,北京服装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d计划“科技冬奥”,重点项目“冬季运动与训练竞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应运而生。作为负责人,北服的刘莉教授及其团队对400多名国家级运动员进行了三维测量,跟踪运动员的动作,详细研究运动员皮肤拉伸的规律,进而提炼出比赛服的结构,最大程度地符合运动员的动作规律。如中国速滑队运动员高从模特到面料制造对比了56种服装结构,筛选出最适合中国运动员技战术特点的服装结构,风洞试验降低阻力10%以上。
根据刘莉教授的说法,制服的发展背后有强大的科学技术的帮助。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建成两大两小运动风洞,对冬季运动项目中各代表队的运动姿态进行科学评估和修正。冬奥服装使用的所有面料和设计都要提前在风洞中测试,服装的减阻能直接影响比赛成绩,0.01秒的提速可能形成关键突破。在风洞中吹了900个小时后,用110件不同款式逐步确定了各种速度项目比赛服的减阻设计。
此外,刘莉教授的团队为雪上运动设计了“堡垒”综合保暖设备。户外加热坐垫、女运动员加热t恤和加热背心、钢铁雪上汽车运动用“速释热裤”都是在冬训基础上的专项开发。为了保存实力,减少“非战斗”减员,刘莉教授的研究项目组为每位高山运动员配备了护具和背甲,用吸能缓释材料设计了柱状阵列抗冲击结构,用3D打印定制了体型,兼顾了减阻和防护。目前,刘莉教授项目组研发的面料性能已经超越海外采购技术,既防切割又柔软耐磨。
文/记者贾磊
供图/北京服装学院
(编辑:郝、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