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核心素养落地,赋能知识应用
最近教育部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4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包括语文在内的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和2011年制定颁布。这次修订经过了系统的设计,在课程内容结构和学业质量标准上都有很大的变化。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这次修订全面贯彻了民族复兴时代培养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的性质和课程定位,把党的教育方针细化为这门课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本质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惠生在发布会上说。
如何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从2011年开始,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遍普及,对教育的需求从“学”转变为“学”。这个问题已经提上日程。如今,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在不断变化,不同的价值观相互碰撞,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深化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要求强化课堂和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订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改革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田惠生说。
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分别实施了20多年和10年。根据课程改革的常规要求,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比如,学习段之间缺乏纵向的有机联系,课程标准中缺乏对“学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缺乏科学依据,课程实施缺乏明确要求等,都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田惠生说。
“‘让核心素养落地’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核心素养导向既是课程标准制定的主线,也是课程标准文本的主旋律。”北师大教育学院教授郭华说,“课程目标的素养取向有利于改变将知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以核心素养的视角引领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
“识字不同于知识。它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超越和整合,是人在真实情境中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或品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核心素养热潮实质上是一场教育质量的提升运动,公民的核心素养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课程建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是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庶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国家督学、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储红旗说。
课程内容:回归知识学习为人服务的初心。
那么,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落实到日常课程教学中呢?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修订中最本质的问题。课程内容不变,核心素养理念难以落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刚平说。
这次基于这一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比如融入小学原有的道德
比如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课程内容主要布局在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地方地理)等领域。学科逻辑性强,但对学生的学习定位考虑不够。修订后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立场,构建了学科活动与学科知识相融合的地理学习内容体系:以认识宇宙环境、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这一核心线索为主要任务,运用地理工具和参与地理实践这两条支撑线索贯穿其中,形成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相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
吴刚平说:“这次课程修订超越了学科内容和教学内容的概念,突出了课程内容的概念。在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上,学习是中心,不仅包括教什么和学什么的内容,还包括如何教和学的过程,为什么教和学的目的和价值,甚至包括如何教和学的结果层面。这种课程内容的复合理念,突出了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价值,打破了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知识技能训练的魔咒,克服了高分低能、价值观缺失等乱象。学生可以在主题活动中交流。
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亲历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结构化,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知识点的逐点解析、技能的单项训练等弊端,引导教师主动变革教学实践,从关注知识技能的‘点状传输’自觉变革为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关注教学的关联性、整体性,关注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品格、境界的综合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郭华说。
基础教育各学科各行其是,形不成育人合力的问题此前并没有被充分重视,这次修订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国家督学、北京市中关村三小原校长刘可钦说:“学校要特别注重结合这次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突破学科边界,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教研,设计出主题鲜明、问题真实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学业质量标准:从查验知识点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以后怎么考试,怎么评价?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举例说:“比如晚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以往历史考试通常考什么时间、什么事情、什么内容等。素养立意的考试命题会怎么考呢?比如《马关条约》签署以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办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也允许外国人来投资办厂,这两者有什么不同?这不仅仅考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情况,更主要的是考查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素养的综合表现。”
以素养为导向,考试和作业是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领域。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巩固的手段。作业过程,实际上是从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教学,过渡到没有教师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复原力、自控力、专注力、时间管理等素养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因此,作业是培养学生相关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不能仅仅窄化为知识技能的巩固。”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说。
作业具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评价诊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双重功能。因此,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不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后的难点所在,而且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所在。
王月芬说:“如何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作业?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与实施,是目前可操作且有效的实施路径。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作业,有助于避免以课时为单位的零散、孤立、割裂等问题,更加有助于知识的结构化,问题解决的综合化。”
“事实上,此次修订,各课程标准都强调以核心素养为主轴,构建大任务、大观念或大主题等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单位和教学单元组织形态,以此作为学习内容聚合机制和学习动机激发机制,有效归纳、整合学科知识点或主题活动内容,在学习内容安排层面落实减负、增效、提质。”吴刚平说。
(本报北京4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