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高校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使命担当

作者: 2022-05-21 浏览:

原标题:新时期高校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构建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一切工作都要以此为中心。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的重要阵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高校要积极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做好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做好“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做到实事求是、细致入微、摸得着、情理之中、成效显著,不断努力、久久为功。

坚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这一主线

高校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刻认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在履行初始使命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高校要坚决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与高等教育同向同行,与经济社会发展共振。教育要引导各族师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正确的中国史观,强化“五个认同”,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各方面,努力把高校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基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高地。

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

高校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教科书、课堂、校园活动、网络、生活。

要科学系统地设计完善的课程体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精神和价值,结合时代精神的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和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 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

要坚决贯彻《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好高校所在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民族团结优秀传统资源,积极搭建各种教育平台和交流交融平台,不断深化各族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认同, 促进各族师生交流交融,夯实工作基础,发挥学科优势,体现办学特色,构建充满活力、丰富有效的“三轮育人”体系。

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高校要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文明教育,促进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在大学校园的建设。教育引导各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国史观,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坚力量。

要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五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要深入总结党的民族工作近百年来的成功经验,向师生讲清楚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共性与差异的关系,不断促进各族师生的交流交融,努力为各族大学生营造共同生活的环境、共同学习和工作的平台,营造欢乐的氛围,为各族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服务。

全力抓紧抓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高校要坚定不移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引导,以多种形式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教育宣传,引导各族师生通过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进彼此情感交流,引导各族师生交流交往全面深入发展。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中的智库作用,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整合,推进国家统一教材使用情况跟踪监测,增强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基础,推动中华民族迈向更加包容凝聚的命运共同体,使教育真正成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作者:陈永生,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编辑:郝、熊旭)

THE END

相关资讯

欧陆平台-网站|首页
国际古地理学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
今日开笔!陕师大连续16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四川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彩灯之乡”自贡制作传统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