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立方体的特征以及立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立方体的特征,理解立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树立“三维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长方体有一个面,每个面都有形状,或者可以有两个相对的面。长方体有一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有边的长方体,可以分组,边的长度相等。
(3)在顶点相交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称为长方体。
2.口头回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3.说出下列图形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及每个面是什么图形。
老师问:这个图形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都相等。每张脸的形状是什么?这个长方体叫什么?这节课将学习它的相关知识。
老师在黑板上写道: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操作和识别特征。
(1)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立方体形状。
(2)让学生拿出方形纸盒,分组观察和讨论。
(1)立方体有几个面?每张脸的特征是什么?
(2)立方体有几条边?所有肋骨的特征是什么?
(3)立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概要:立方体是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包围的三维图形。它也有12条边,都是等长的。一个立方体有8个顶点。因为立方体的边都是等长的,所以它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都叫做边。
(3)操作:根据课本中给出的图案,用硬纸做一个立方体,然后测量每边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2.观察和比较,找出关系。
(1)长立方体的异同:
(2)长立方体之间的关系。
三、反馈练习
1.下列哪个数字是立方体?边缘有多长?这个立方体有几个相同的面。
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们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是多少厘米?
3.操作练习。
(1)用24个边长1厘米的小立方体组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你能放多少个长方体?(6种)
每个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是多少?
(1) 1厘米宽,24厘米长,1厘米高;
(2)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
(3)长8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4)长6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
(5)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⑥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2)用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立方体制作一个稍大一点的立方体需要多少个小立方体?把手放在上面,看看。(8)
(3)有一张硬纸,形状如图所示。它能按照虚线折叠成一个立方体吗?根据图,剪一张硬纸并折叠起来。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从学习中学到了什么?立方体有什么特点?立方体和长方体之间是什么关系?
五、课后作业
1.在下图中说出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分别说出它的上边、下边、前边、后边、左边和右边的长度和宽度。
2.计算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询问活动
小画家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对空间的初步概念。
活动形式
四名学生被挑选出来在彼此面前表演,其余的学生根据分组的结果进行评判。
活动流程
每次选出的四名学生坐在四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如水壶、茶杯等)。),首先画下他们看到的,然后交给老师。老师组织学生交流,猜猜谁画了一幅画,他坐在哪里。
点击查看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阅读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