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小学一直以师资力量雄厚、教学风格严谨、教学质量高、校园风光悠久而闻名。1959年,它被指定为上海的一所重点小学。20世纪60年代,一年级进行了“多读、多读、提前写作”的教学改革实验。该实验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集体,享有“北方黑山、南方中山”的美誉。自1995年以来,中山小学被连续评为上海市农业人口系统文明单位。在上海创建文明单位的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学校”的校园文化不断传承,具有中山特色的“教师修养、活动自主、家庭教育自我补充”,以及“小鹿俱乐部”和中山品牌的“大语言”活动,取得了突出成效。自2005年以来,先后被授予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1]
(图集来源:[2)
历史1802年(清嘉庆七年),松江府督建泾县书院。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薛鑫升官,景县书院改建为花楼官立小学。革命先驱侯少秋烈士早年在这里学习。1912年(民国元年),华亭县更名为第一所高等小学。1914年(民国三年),它更名为松江第一高等学校。这一时期,学校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严谨扎实,教学质量被誉为“全松小学中最高”,“江苏省也名列前茅”(当时松江隶属于江苏省)。赵祖康、赵家璧等社会名人当时都是学生。1927年后,学校更名为杨家桥小学、中山镇中心小学、雷锋小学等。松江县中山小学的名称从1981年开始使用。1993年7月,他和原宋会小学“退出了第二建筑和第一建筑”。1998年,松江被从县城建筑区拆除,并以现在的名字命名。[3]
指导思想松江区中山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完善了《关于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山小学党政干部职业道德》、《中山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学校规章制度。他们形成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局面,每个人都努力成为快乐的老师和学生,创建了一个学习团队,并开展活动,以赶上学习。学校党支部连续被评为松江区“五好”党支部。[4]
学校形成了以“大语文”教育研究为龙头,以骨干青年教师自身修养为突破口,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科普艺术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全国教师奖基金会研讨会和第三次全国新学校研究工作会议在学校召开。会议交流了该校"整合教育、科学和研究以促进教师发展"的经验,并于《中国教育报》作了特别介绍。2007年10月,受到市人民政府监察部和市教委教研室的好评。[5]
五年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语言标准化示范学校、上海学习型先进企事业单位、上海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教学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大语言”研究小组。上海市科技、体育、艺术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小学生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