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讨论并理解课文第2、3和4段的主要内容。
2.体验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
3、进一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验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
3.教具的准备:
一个小黑板和几个吹塑纸船。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内容:
学习第2、3和4段。
六、教学过程: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诸葛亮对周瑜的蓄意谋杀和严密的压力,顾全大局,满怀信心地接受了任务。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被自己骗了,他肯定占了上风。他非常开心。诸葛亮是如何完成任务的?让我们了解更多。当诸葛亮接受任务时,周瑜和诸葛亮做了什么?(默读3-5段后回答)
你从中看到了什么?你怎么看这个?
待机:
(1)周为什么下令不给诸葛亮制作箭的材料?
(2)诸葛亮竟敢向鲁肃求援?
周瑜:如果你想伤害诸葛亮,从“制造”的角度来看,你根本不知道诸葛亮的计划。即使听了报告,你也不明白。
诸葛亮:知道周瑜想害自己,知道鲁肃不会泄露秘密,他做了很好的预防工作,准备借箭。(了解人)
3.周瑜不知道诸葛亮会怎么做,但诸葛亮在充分准备后,开始稳步行动。(自由阅读第6-9节)看看诸葛亮如何命令士兵从稻草船借箭。阅读要求:
(1)用“_”勾出出发时间、20艘船是如何被击中的以及它们是如何返回的。
(2)根据课文内容,告诉你的同桌借箭的经过。注意书中的关键词。
4.请上台用一艘船来演示。告诉我们草船是如何借箭的。(给我看小黑板:长江方位图)
5.为什么诸葛亮在第三天选择了第四班?多巧啊!
也用“_ _”打勾相关句子。(了解天文学)充分利用时间
6.他做了什么其他安排来确保借箭成功?
1)在船上
7、为什么叫士兵击鼓呐喊? 制造攻击的假象,迫使曹军放箭。
8.为什么船首先朝西,然后朝东,线是“一”?
易收箭,易返,步步为营,深谋远虑,善于分析和利用自然条件,称为乔借地理。(萧地理)
9.为什么书上说在转动弓后“接近”?
1)已经惊动了曹军,冒着;
(2)让jun误认为是真正的攻击;
表现出诸葛亮所期望的上帝般的东西,勇气。
10.看着插图,天空有雾,箭在船外下雨。诸葛亮摇着他的鹅毛扇子,喝酒取乐。请用“~ ~ ~”勾掉他此刻说的话。读一读。他为什么笑着说“只是为了好玩而喝酒”?读一读。你为什么这样读?一起读。
曹操派兵了吗?他是怎么做到的? 正是你想要的
曹操怎么知道自己被骗了?报“诸葛亮一声令下……”他为什么“订购……”?
1)嘲弄、动摇军队的士气;
(2)知道赶不上;(抓住风,抓住风,抓住朝东的弓)
(3)有利于突出自己的才能。
13、草船借箭结果如何?
-三天内借10万支箭。(结果)
小结:一切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一切都按照诸葛亮的安排进行。他真是个预言家!
14.诸葛亮成功地完成了他的任务。周瑜,谁被任命为总司令的舒和吴联军,应该很满意,但他叹了口气,阅读。他为什么叹气?
“SJMS”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情感色彩?周瑜的话,对他来说是多么痛苦,他怎么能咽下去却不得不屈服。再读一遍这句话,感受一下周瑜的心情。
小结:这两个人互相争斗,结果很明显。
16、现在回头看全文,你在哪里看到诸葛亮的巧妙策略?
1)三天有雾;鲁肃会帮忙;(3) 20艘就足够了;(4)弓摆;(5)士兵击鼓呐喊;6.喝点酒,玩得开心点。开始和回来的感觉真好。
“草船借箭”是指诸葛亮智取曹操十万余箭。为什么主体命令“借用”?
(1)还击;(2)也因为在借箭的全过程中,诸葛亮巧妙地借了天时、地利、人和,巧妙地安排智取了十多万支来自强大敌人的箭,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能,粉碎了周瑜陷害自己的阴谋,打击了曹的兵力和士气,为共同抗击曹作出了贡献,并下令“借”以帮助显示他的才能。
18、从这个“借”字,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受?你对诸葛亮有什么看法?赞美什么?
19.复习板书(附件)——蜀吴联军本应一致抗击曹,但周瑜心胸狭窄,嫉妒心重。因为嫉妒诸葛亮的能力,他用10天的时间密谋对付诸葛亮,借口是两军在战争中需要用箭。诸葛亮“非常有天赋”,他使用了他的魔术。结果,他仅在3天内就成功借了10多万支箭,迫使周瑜仰天长叹,俯首认输。这就是“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我们读了张文,他讲述了事情的发展,并区分了事情的因果,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本。这是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当写一个类似的张文时,也应该注意事件的原因和后果,这样其他人才能看得清楚。
全国中青年阅读教学竞赛优秀奖
点击查看五年级第二册中文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