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根据中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稻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都参加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叫做魏、蜀、吴。当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并派兵攻打孙权时,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去找孙权帮忙打仗。诸葛亮“借草船箭”的故事发生在孙、与曹交战的时候。文章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来陷害他。诸葛亮挑战周瑜的智慧,用一个巧妙的计划向曹操“借箭”。他挫败了周瑜的阴谋,显示了诸葛亮的勇气、洞察力和智慧。
你借给我20艘船,每艘都有30名士兵。船上覆盖着一层绿色的布帘,船的两侧排列着1000多根稻草。我有自己的妙用。第三天,关手里拿着十万支箭。鲁肃同意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这是关于诸葛亮要求鲁肃帮助他,并要求鲁肃不要告诉周瑜关于船只贷款。“你借给我20艘船,每艘都有30名士兵.和1000多根秸秆.我有自己的用处。”你用船、士兵和稻草代替竹子、羽毛和油漆做什么?“它有它自己奇妙的用途”表明诸葛亮是充分准备的。诸葛亮向鲁肃求助,并要他保守秘密。鲁肃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周瑜。这说明诸葛亮知道鲁肃是诚实守信的。诸葛亮没有让周瑜知道船贷的事,表明他认识周瑜。如果周瑜知道了,他会试图阻挠,计划可能会失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足智多谋,勇敢无畏,学识渊博,善解人意。
这时雾太浓了,连河也看不到对面。诸葛亮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分散开来,还叫船上的军士一边击鼓,一边大声喊叫。一万多弓手一起向着河边射箭,箭如雨下。诸葛亮下令把船翻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敲鼓呐喊,接近曹操的水营接受箭。
据说诸葛亮巧妙地借用曹操的箭,突出了诸葛亮对天文学、气象学的精通和对曹操的了解。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周密考虑,巧妙安排,利用大雾天气成功地“借箭”。“雾满天”,到处都是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我在河上连面对面都看不到,”曹操才不敢“轻易出门”,只叫弓弩手射箭。这些船是“用绳子连接”的,“分散成一条线”。即使它们以统一的方式行动,它们也不会被分开,也不会留下任何空隙,从而使接收箭头的区域变大。军士们“击鼓呐喊”不仅能制造声势,还能指明射箭的方向。“箭如雨下”和“船被命令再次倾覆”。双方都收到箭,这不仅可以收到更多的箭,还可以保持船体平衡。所有方面都经过仔细考虑和巧妙安排。曹操要求“万余弩齐发”,这说明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用兵谨慎。在看不清楚实际情况的情况下,他不会“轻易部署”。
2.了解稻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及其逐步发展的过程。
“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是理解稻草船借箭事件的关键。这篇课文是按照事件的顺序叙述的。整个事件不仅有前因和后果,而且事件中的一些特定情节也有自己的前因和后果。
例如,诸葛亮用一只稻草船向曹操借箭,这是有前因后果的。因为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能力,他被要求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发出书面军事命令,承诺在三天内制造10万支箭。因为诸葛亮照顾鲁肃,不能让周瑜知道借船的事,所以鲁肃在向周瑜报告时没有提到诸葛亮借船的事。因此,从草船上借箭的计划得以实施。因为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所以他选择了“雾满天”来“借箭”。由于诸葛亮了解曹操的谨慎和多疑性格,河面多雾,他不能清楚地看到实际情况,所以曹操下令不要轻易派出。他只叫弓弩手射箭。结果,超过100,000支箭被插在20艘船两边的草把上。
3.从草船借箭的具体事例中学习诸葛亮的魔术。
“SJMS”指的是惊人的智慧和聪明的计划。它描述的是远见,善于根据客观情况决定策略。“草船借箭”事件的前后经过,真实地说明了诸葛亮的巧妙计划。从借箭前的预备船、士兵和草卫,到借箭时的“雾满天空”,曹操不敢“轻易布阵”,不敢调转船头,也不敢收箭。“每艘船大约有5000到6000支箭,20艘船总共有100000支以上。”这说明诸葛亮精于算计,精于天文气象,善解人意,安排周密巧妙。在正文的开头,诸葛亮被说成是“非常有才华”。在文章的最后,周瑜感叹“诸葛亮的妙计真不如他”,也反映了诸葛亮非凡的才能和妙计。
点击查看五年级第二册中文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