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把一切交给学生——。杨恩泽先生的“教学无字”
照片由天津大学提供
离开世界一年后,中国光纤通信领域的先驱、天津大学百岁教授杨恩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他的儿子师洋实现了他对他的最后一个愿望。2020年9月,杨先生唯一的房产被出售。11月19日,师洋给他父亲寄去了150万元的遗赠给天津大学,他在那里教了一辈子书。其中,100万元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励青年科研人才;向自动化学院光纤通信实验室捐赠50万元,用于购买王先生生前想添置的实验设备。
杨恩泽在我国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任教70余年。他的学生中有著名的院士,也有各行各业的领袖,但杨恩泽一直对自己说“我是一个普通人的老师”。
现在,他如愿以偿地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学生。
实验室里的“年轻人”
当他活到100岁的时候,杨恩泽仍然像一个口渴的年轻人,在追逐时间。
他在普通人已经退休的年纪开始学计算机,80岁开始学软件编程;当他90多岁的时候,他每天穿过校园去办公室工作。学院大楼前的台阶很高,但他总能一步两级。
他对科技、政治、经济和其他领域发生的新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快100岁了,一直在看自己专业的英语资料。他告诉儿子:“不看英文资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实验室对他来说是最有趣的地方。因为他发现,90岁以后,很多地方“敬而远之”。他拿着网球拍请人打球,却越来越找不到对手。没人敢跟这样的老人练;他想去游泳,游泳池门口的工作人员看了看他的身份证,让他直接回家;他报名参加了环城自行车赛,但被主办方婉拒了,于是骑着自行车去追。
只有在实验室里,他才能总是处理新的事情。大学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老阳的时间表没有周六或周日,也没有寒暑假。他把教学生、做实验、做科研当成自己的娱乐,乐此不疲。
直到去世前一个月,他的博士生马闯也在实验室遇到了杨恩泽。当时老人带着他聊了聊最近在研究的话题。老人听了年轻人的研究方向后,大吃一惊。他说他在看一篇相关的论文。
自学新版Matlab仿真软件,这位著名的资深科学家更像是一个谦虚的学生,遇到问题就问大家。杨恩泽的学生、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余金龙多次看到杨先生拉开实验室的门,问来来往往的学生:“同学,你知道Matlab吗?快来帮我看看是什么问题?”
谢天元来光纤通信实验室读研究生的时候,早就听说过杨恩泽先生的名字。“我是杨先生的孙子,我很激动。”没过多久,这个90后的学生就被90后邀请去办公室说话,这是实验室的做法。从事科研一辈子的杨恩泽,总是提醒刚踏入科研大门的年轻人,打好基础。"没有理论基础做实验会盲目."
在谢天元的记忆里,杨先生更像是一个温柔的长辈。在了解他的研究方向后,杨老师会帮他查找文献资料,并认真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经常给出新的思路。“我不太注意细节,但是我老公很严谨,经常能发现瑕疵和错误。”谢天元说,王先生经常发邮件分享他正在研究的问题,实验室里的年轻人也喜欢去杨先生的办公室讨论问题。
在一次实验中,谢天元因为缺少一种特殊的电感元件,不得不先使用一种替代材料。杨先生知道后,几经周折才给他买的。杨恩泽没说什么
杨恩泽先生作为我国光通信领域的先驱,主持了我国第一条实用光通信线路的建设,在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毫米波通信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早年在武汉邮电学院从事“毫米波”通信研究。在他的建议下,中国启动了—— 28大会战项目,聚集全国力量进行光纤通信。
当时,我国的光纤通信系统技术还是空白。杨恩泽是该项目的首席技术官,但国内没有合适的设备,甚至各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基本流程也不清楚。他带领数百个项目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不断地为每一次技术突破进行讨论和实验。
是一条13.6公里的线路,光缆将穿越长江。“线过长江的那一天,杨将军带着他的同事们来到长江大桥,几十个人手牵手,小心翼翼地把光缆递过长江。”武汉邮电学院科技发展部副主任李寒冰回忆说,因为这种光纤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杨恩泽担心用机械车运输,怕坏了。
随着这种光纤的渗透,中国进入了光纤数字通信时代。杨恩泽应邀回到天津大学任教,并在天津建立了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室。
"先生对把握科学研究的大趋势有独特的见解."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成山表示,在人工智能概念普及之前,杨先生建议学校大力建设人工智能学校。在杨先生提出这个建议一年后,Alpha狗人工智能机器人人才引起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杨恩泽从未离开过科研教学的第一线。除了带学生,他还与课题组合作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
我的儿子师洋从来没有听他父亲谈论过他的成就,也没有提到这个奖项。被问到“他总说大家一起做”。
光纤通信领域的“拓荒者”
相比于以杨恩泽为祖父的同学,曾在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习25年的余金龙教授,在他的严谨和大度中体会到了杨恩泽的“绅士风度”。
金龙参加工作后不久,他准备申请他学术生涯中的第一个大项目,但他不知所措。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请杨先生介绍。王先生把评审主席叫到面前,用严肃的语气说:“我的单位已经申请了这个项目,希望你能严格控制。”
余金龙当时惊呆了。他想不通。“我是我丈夫的弟子。他可以帮助别人。你为什么不帮我?”多年后,他逐渐意识到“先生在教我,希望教我做一个绅士。”
在师洋的印象中,他的父亲生活简朴,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由于科研经费,他不想要佣金。他说:“国家给了我八个小时的工资,我不应该收到额外的钱。".看到家里的家具太旧了,儿子趁父亲不在,偷偷一件一件的换掉。有时候父亲发现了,不高兴,沉默了很久,说:“那还能用。".
杨恩泽的女儿杨静回忆说,她小时候独自乘坐公交车。因为人太多,她没有买票就下车了。我爸知道后,走到公交车站20分钟,让售货员买了一张同样价格的票。
然而,杨恩泽以慷慨助人为乐而闻名。他认识不认识的朋友或者学生,只要有困难他都会慷慨解囊。
2005年底,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室收到广东省饶平县10万元捐款收据,杨恩泽对助教的捐款情况不详。但熟悉杨致远的人并不感到意外。
当.的时候
听说老家基础教育还是很落后的。杨恩泽帮助家乡学校联系并捐赠了一批电脑,然后又捐了30万元帮助镇中心小学建了一栋理科楼,并设立了奖学金,承诺每年资助生活贫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捐完钱,他存折里只剩下5块钱。
第二年,在当地中心小学完成了一栋694平方米的理科大楼。“对物仁、荣耀、后人”的红旗高高挂在楼上,许多孩子的科学梦想在这里启航。杨恩泽常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要把我的一切都还给党和人民。”
他和儿子约好了在实验室度过他的百岁生日。儿子想象这是对父亲实验室的告别,希望父亲能享受没有工作的生活。然而,杨先生并没有等到告别实验室的那一天。
“也许你太爱你的实验室了。这次你没有遵守诺言,而是去了天堂继续你心爱的事业。”儿子心中留下的那个善良、善良、单纯、纯洁甚至幼稚的老人。
天津大学前校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在杨恩泽先生的追悼会上说:“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行善,一生不求名利,一生善待他人,一生造福社会和青年。值得称道的是,王先生做到了这一切。”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表示,杨恩泽先生是校园里的“大绅士”。他的言传身教和“言传身教”,是留给全校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个基金会由天大来管理。好好利用它,帮助更多的研究者实践富强国家的历史使命。”
中青日报中青网记者胡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