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课间鬼舞?专家:可以弥补学生活动强度的不足
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泽岳镇中心小学校长贾母最近成了网络名人。他在课间带领学生跳鬼舞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起网友热议。回想起传统的中小学做的广播体操,很多网友不禁会想,鬼舞这种流行的舞蹈真的能取代广播体操吗?
对此,职业体育从业者给出了建议:两者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广播体操的动作编排遵循身体动作的逻辑
“第二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在每个人的青春记忆里,这种浑厚的男声或多或少都会从操场的喇叭里出现。
“1950年,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希望了解苏联的体育制度,广播体操就是其中之一。当时,苏联的广播体操发展得相当好,包括健康体操、辅助体操和器械体操。回国后,体育代表团受到健康体操的启发,安排了一套自己的广播体操。1951年12月,中国国家广播电台首次播放广播体操音乐。之后,每天做早操成为中小学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谈到广播体操的起源,前国家男子手球队代表选手、狮训教头胡颖说,目前我们中小学的日常课间练习都是从1998年的大众广播体操衍生出来的,那是专门为中小学生设计的。
但无论是大众广播体操还是中小学生的课间练习,动作都比较简单,节奏也比较慢。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吗?广播体操在动作编排上遵循什么原则?
其实广播体操看似随意的动作背后,有一套科学的身体动作逻辑。“广播体操的动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拉伸,包括拉伸身体的关节和韧带;其次是各种跳跃运动。两者结合可以使身体完成激活-功能拉伸-基础体能训练的全过程。”胡颖说,虽然锻炼强度不高,但通过广播体操的练习,长期保持生产学习姿势的工人和学生可以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力量和肢体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功能。
广播体操的这种设计逻辑使得这种锻炼模式几乎普遍适用。胡颖说,一般来说,3岁至65岁的人可以通过广播体操进行锻炼。如果身体条件允许,7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可以选择这种锻炼方式。“很多七八十岁的人在练的五禽戏其实和广播体操差不多,只是动作比广播体操复杂,可以说广播体操老少皆宜。”胡颖说。
鬼舞可以促进全身训练
由于动作易学,强度循序渐进,可以全身锻炼,对运动场地和器械要求较低,广播体操本来就很容易普及。但是这种强度的运动能满足一个人的日常运动需求吗?
胡伟说:“对于中青年人来说,需要进行中高强度的运动,以满足身体需求,提高身体运动功能。只靠广播体操,这个锻炼强度确实有些低。”
而在课堂练习中加入鬼舞,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小学生锻炼强度的不足。
鬼舞属于劲舞的一种,特点是动作简洁、快速有力、节奏感强。不同于这个名字带来的联想,这种锻炼不仅可以活动下肢。胡伟介绍:“鬼舞包含了很多跳、踢、踹、翻等动作。跳、踢、踹的时候,随着脚步的节奏移动,需要在关节上转换;同时,舞蹈动作还包括手臂动作连接和核心肌肉群的使用和控制,可以促进全身训练。从而增强人体上下肢的协调性、爆发性、灵活性、关节稳定性和局部肌肉力量。”
“其实鬼舞的适用人群和广播体操的适用人群差不多,只要没有重大身体伤害,都可以练习,但是身体不协调,节奏感弱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学习和训练。同时,由于鬼舞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有多种不同的安排,其强度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针对大众普遍关注的练习鬼舞是否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胡伟说:“任何运动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为了避免运动造成的运动损伤,我们需要在运动前热身。工作,运动后注意拉伸放松。”
青少年每周应该进行3-4次高强度锻炼
以鬼舞为代表的新型课间练习的流行并不意味着传统的广播体操已经完全退出。从科学锻炼的角度来说,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胡伟认为,鬼舞在中小学生中的流行得益于其自身的特点:“鬼舞更有趣味性,其活动节奏、音乐编排、舞步设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鬼舞相对较新,更容易吸引青少年儿童;在动作的呈现上,广播体操以静态为主,鬼舞是动态的,更符合青少年的身体机能。"
但鬼舞和广播体操之间,并不是“流水的前浪让位于后浪”的过程。“广播体操延续至今,具有一定的标准和适用性,并根据时代特点不断发展完善。”胡颖说,广播体操结合鬼舞在课堂练习中的锻炼效果会更好。“做任何有运动轨迹和动力链的运动,都需要热身,广播体操中的拉伸动作正好可以用来热身鬼舞中需要的关节和韧带。所以,不如广播体操之后去鬼舞。”
但是,无论是广播体操还是鬼舞,每天仅仅依靠半小时的课堂练习是不能满足青少年的体育需求的。胡颖建议,对于青少年来说,在每天保持一小时活动的同时,他们还应该每周安排3-4次高强度锻炼,每次锻炼的时间应该是一小时。运动时目标心率应达到每分钟180次以上,如体能训练科目、速度跑、耐力跑、功能锻炼、竞技比赛等。(余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