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体育改革》:期待背后有真招
我一向不把体育课当回事,不忍心抽时间流汗锻炼身体,校园里常见的“小眼镜”和“胖乎乎”——,在北京的中小学都有。这些“难题”很有可能得到解决。
1月18日,北京市教委向社会公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及配套的《中小学体育二十条》。在一系列值得期待的新举措背后,北京市教育厅计划摆脱制约体育发展的各种约束,真正照顾到孩子的体育锻炼。
1.落实落细,体育课将加量又多元
记者发现,在北京“体育改革”的各项举措中,围绕体育课“怎么上”、“上什么”、“怎么考”的改革创新,干货最多。
在《中小学体育二十条》中,对“体育课时”、“课程特色”等改革措施做了进一步细化。在体育课时方面,计划明确提出了中小学生在校内外每天至少进行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硬性要求,特别强调课间休息和午休不计入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
从现在开始,北京的小学每周至少上5节体育课,初中每周上4~5节体育课,高中每周上3~5节体育课。
体育锻炼的目标虽然相同,但学校的资源不同,学生的身体特征也不同。顶层设计能否在一系列政策的执行中考虑到个体差异?
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药方”是鼓励学校进行体育创新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
市教委主任刘煜辉表示,各区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体育课堂形式,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冰雪运动,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重视武术、舞龙舞狮、抖空竹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进一步丰富体育赛事的供给,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兼顾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体育需求。
展望改革后中小学体育可能发生的变化,朝阳区教学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员、市级学科带头人孙卫华认为,未来的体育课会更有趣,会有更多的竞赛,会有更自信的体育教师。
今后,北京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将会大大加强。新政策支持和鼓励体育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等高水平专业体育人才经过培训和考核后到中小学任教;要求各区学校合理确定体育教师每周课时和工作量,关心体育教师的发展和成长;通过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良性机制。
2.回归根本,体育教改推动理念变革
北京的“体育改革”与实施以德育人这一根本任务有什么关系?
“我们不能看不起学校体育,看不起它们,或者看不起它们。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学校体育理解为体育课、体育活动或一种运动技能。”刘煜辉告诉记者,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是首都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是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重大变革。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有意识地、积极地、主动地推进这一改革。
“教书、勤于实践、定期竞赛”是北京这次“体育改革”遵循的原则。
《中小学体育二十条》进一步明确,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学校应广泛开展校园体育赛事。学校举办全面的体育比赛或体育节,至少有0
“让学生喜欢运动,热爱运动,享受运动。我们从这些要点来思考体育课的设计。”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陈表示,与以往围绕体育课单一结构的改革不同,“体育课程改革”构建了全新的“三课”——门体育专项课、体育训练课和综合发展课。学校需要在一个学期内开设专题和高级大单元教学课程,这样学生就可以更独立、更有选择地上体育课。
北京市教育厅在发布会上表示,体育课程改革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科学理念,不断强化“没有体育就没有教育,没有体育就没有学校”的理念。
《行动方案》提出正推
进体育考试改革,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适时推出体育考试改革方案,推动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体育好不好,并不一定完全与考试挂钩或者只用考试一种方式检验。”谈及学生和家长担心的体育课程带来的升学压力,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特别强调,“唯分数论”绝非改革目的。目前,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仍为40分,包括过程性考核(10分)和现场考试(30分)。
3.重在养成,聚焦塑造体育精神
“青少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刘宇辉坦言,从现实状况看,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小眼镜”“小胖墩”问题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据了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都将加强学校体育列为重要工作并明确了重点任务。
具体到北京而言,新年伊始,为何要围绕着加强和改进体育教育“放大招”?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苏寄宛认为,围绕首都“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体育与健康既是重要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发端,将学校体育改革纳入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北京建设的战略全局,无疑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题中之义。
“这两年我们在做这个文件方案的时候,切实体会到体育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习惯,也是人成长发展的必须。”刘宇辉深有感触地说,“体育精神对塑造人的意志和品格极其重要,对人的身心发展、健康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体育对人的影响极大!是参与北京“体育教改”相关政策起草、调研的专家学者一致的认识。
“体育对向上和奋斗精神的塑造,体育对敢于竞争、善于团结精神的培育,体育对规则和公平的倡导,体育所形成的健康阳光的氛围,都说明体育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枢纽,葆有体育精神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陈雁飞理解,这正是北京市下力气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这件大事的原因所在。
本报记者 董城 本报通讯员 赵伊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