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孩子们的心灵
【代表委员履职记】
牛年伊始,人大代表、重庆大足区委书记于会文收到了新修订的七年级第《中国历史》卷。有了这本书,他获得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这本义务教育教科书收录了大足石刻的图片和文字。他相信大足石刻所展示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一定会渗透到孩子们的心中。
回顾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经历,于会文觉得最令人满意的事情之一就是在2020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关于将大足石刻编入国家统一发行教材的建议》。
2019年底,于会文从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厅调任重庆市大足区党委书记。尽管职位有所变动,但于会文始终记得自己的代表身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充沛的精力认真履行职责,为人民说话。到达大足后,于会文考察的第一站是大足石刻风景区。听了大足石刻的现场解说,于会文深感震惊,久久不能平静。
“大足石刻是继敦煌莫高窟之后第二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石窟。文化艺术的历史价值极高。雕像中包含的善良、善良、孝顺、正义和诚实等中国传统价值观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限活力,应该在青年教育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于会文说。
因此,在202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于会文提交了《关于将大足石刻编入国家统一发行教材的建议》,获得通过。大足石刻,图文并茂,跃入《中国历史》,《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年级第十二册,今年春天开学的时候就会出现在孩子们面前。
在大足工作以来,于会文一直把大足石刻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放在首位,努力让大足石刻更好地活在当下,服务当下,发挥大足石刻的“守护者”作用。
目前,大足区正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石材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世界一流的综合学科、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的目标,加快将大足石刻研究所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研究机构,形成“北有敦煌,南有大足”的学术双星,吸引更多的人体验大足石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在大足区高标准建设,努力成为世界文明交流和相互学习的重要载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洞寺国家遗产公园的重要支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导向。我们将与敦煌、龙门、云冈一起,为建设中国洞窟国家文化公园而努力,努力使大足石刻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
“做好大足石刻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不仅要练内功,打造‘长板’,还要扩大朋友圈,带头前进。”于会文认为,大足石刻是重庆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大足的金字招牌,有其独特性和独特性。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做好大足石刻。
“我期待更多的游客走在世界上,留在大足!”说起“十四五”的预期,于会文人和整个地区都有一个“小目标”:到“十四五”末,大足石刻文化园全面建成,核心景区每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今年,大足区将建设大足石刻游客中心等一批旅游项目,进一步拓展世界遗产游,加强温泉养生游,打造美丽醉人的乡村游。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李宏)
(编辑:宋晨宋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