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振兴“县城”
近年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观察到,某些区县的名校录取的高中生很少,清华北大基本没有录取的学生。“有一些措施的家长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城市或者省会去读书,普通人为这种教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这是唐姜鹏第三次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目前,中国的教育主要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县崩’就是这个问题的突出表现。”
民进党中央在西部某省进行的一项调查也发现,某县级市前200名的学生近两三年没有上过当地高中,大部分都去了省会或地级市的优质高中。2020年10月,某国家级贫困县刚刚脱贫的前500名学生没有在当地高中就读,而全市参加考试的前100名留在一中的学生只有个位数。
"这个县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席胡伟对记者说,县城是县城教育资源的集聚高地,现在更负责为农村振兴和新农村发展培养人才。县城能否办好,直接影响到县城的发展水平。在调查中,民进党中央也听到一些县领导抱怨“年轻人不愿意在当地工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所需要的人才进不去,留不住”。
哪些因素导致“县中塌陷”
80年代,县城也有辉煌的时刻,为什么有些渐渐没落了?根据胡伟的分析,首先,市场经济打破了人们地域流动的限制,农民工普遍开始向一线城市和就业机会较多的省会城市流动。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空村、弱乡、拥挤城市”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县内高中资源的流失:一方面,聚集在县内的好老师被挖或跳至市级或省级高中;另一方面,该县优秀学生的数量正在减少,这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流失。
据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党中央委员、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孙介绍,“县域塌陷”不仅受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城市化进程的驱动。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内因,即区域教育公共政策的失衡。特别是近10年来,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教育成就观的驱动下,出现了高中跨区域招生的现象。随着各种新制度学校的扩大,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新体制学校借助优质高中的品牌、优越的办学条件、雄厚的财力和特殊的招生政策,吸引优秀的师生迅速聚集,导致知名度下降,优质师生资源流失,县域升学质量下降。
胡伟还观察到,一些地级市出现了“超级高中”。“像个怪物,吞吐吸收能力强,有的一个年级70到80个班,进一步加剧了县内生源流失”。
在唐看来,所谓的“超级中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校。而是通过跨市“捏顶”招生的方式聚集高素质的学生,以清代和北方的升学人数为主要标志打造学校品牌,强化考试作为教育模式,拓展
要振兴县域,胡伟认为,首先要保证县域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包括人均支出、公共卫生支出等。纳入省市两级总体发展规划,确保投资。“目前县财政不足以支持县,因为县财政要承担公共配套服务的沉重压力,其中九年义务教育是硬目标,高中不是义务固定年教育。在有限的金融‘板块’中,输出到县城的金融资源会相对匮乏。”
孙、还建议完善县域教育财政资金共享机制,实行中央、省、县(市区)比例共享,加大中央对财政困难县域中学教育资金的专项支持力度。民进党中央《关于振兴县域普通高中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也指出,从省级层面来看,省级统筹责任名单和管理机制不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配套机制亟待完善。
同时《提案》建议实施县域教师振兴计划。一是建立县优秀教师岗位津贴制度,留有待遇的人;二是遏制县域优秀教师反向无序流动,对县域优秀教师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禁止聘用期间流动。如果就业期结束后县城流向大中城市的高中,接受者要补偿县城的人才流失;三是鼓励大中城市优质高中优秀教师到县区任教;第四是国家
部属师范大学每年为县中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在稳定教师队伍的同时,胡卫强调,生源的稳定对县中的发展同样重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学生都走了,老师教谁呢?”
《提案》中也提到,要严禁高中学校各种形式的跨规定区域招生行为,并扩大县中学子就读国家重点高校的机会,国家完善中央和地方面向县中的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按照县中招生规模安排相应的定向招生计划。
但胡卫认为,也不能因此完全限制县域生源的流动,一刀切地完全禁止跨区域招生,这既不符合市场导向,也不符合教育规律。他更倡导“堵后门,开前门”,即堵住县域生源无序流动的同时,打开相应的流动渠道,“随着县域内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能够就读高中的学生数量增加,在县中基本生源稳定的情况下,为有需求的学生进行跨区域流动打开渠道”。
在唐江澎看来,应强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担当,刚性建立以县域为主的招生体制,控制生源的无序流动。他告诉记者,江苏省部分地区也曾出现过“县中塌陷”“超级中学”崛起的苗头,但10年前江苏省就出台文件严禁跨市招生,让这一苗头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遏制。
让学生在县域内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据唐江澎观察,省内不同市区内高中发展的路径不一样,有的市会有一两所特别知名的“牛校”,有的市没有所谓“牛校”但普遍比较均衡。
他发现一个规律,“反而是发展均衡的地区,整体教育水平比较高,考进重点高校、名校的学生总数更多”。
此外,唐江澎认为,同时以县中优质化引领县域教育整体振兴,让学生在县域内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比如,推进校长职级制和高中校长跨区域选用制度,拓展校长职业发展空间和任用通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争当“好校长”,办出“好学校”;以建立和完善3级教研制度为重点,配足配优县级学科教研员,改进其工作方式和激励机制;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的基础上,优化投入导向,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教育平台,建立智能化、可视化、交互式的教育教学体系,依托信息化优势,实质性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县域共享等。
唐江澎理想中的高中教育状态是,每50万人口区域就有一所受当地群众认可的优质高中。但他也认为,这绝非一所学校就可以完成,最重要的“要看当地政府的担当和导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