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青少年成长:除了知识 还要“留白”

作者: 2021-04-06 浏览:

原标题:青春成长:除了知识,还要“留白”

江苏省镇江市社区科普体验馆。石宇成照片/亮片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竹溪街竹溪社区的孩子们在周末的“第二课堂”慈善托管班学习和体验长笛演奏技巧。庄摄影/亮片

学生们在北京东城区明城青少年活动中心上舞蹈课。新华通讯社

从疫情开始,北京市西城区小学四年级学生林彤的课外培训从线下走到线上,虽几经周折,但她和妈妈李莉都坚持了下来。中途,她的培训班老师面临工作调动,她和妈妈依然选择跟随这位老师继续补课。

今天,教育培训市场的火热已经无需赘述,它催生了新的热词如“海淀黄庄”,它带来了新的职业如“一对一私教”“上门私教”等。甚至,它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家长、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培训班搞得支离破碎。

尽管经过多次治理整顿,还经历了疫情的低谷,但整体的培训市场依然火爆,我们不禁追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老师:“他们不过是14、15岁的青少年,这个强度有点太大了”

3月30日,记者随机抽取了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二年级一个班,与班主任鲁老师进行了一次调查。

这个班有42名学生,其中只有3名完全不上补习班,5名只上艺术培训班,34名选择艺术和学术并重。其中,12名学生甚至每周参加5天的培训班,其余学生每周有3-5天的辅导。对于这个数字,陆老师坦言:“我没想到。”“以前知道同学下课都很忙,没想到会这么忙。特别是12个一周上5天培训班的同学,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们只是14、15岁的少年,这种强度有点太大了。”陆老师说。

记者针对幼至小、幼至早的关键年龄节点选择了部分家长,询问他们眼中课外培训课程的意义。北京东城区一个6岁男孩的父母张英杰告诉记者,课外训练给他带来了安全感。“我和老婆毕业十几年了。虽然我们还记得学校的知识,但已经不系统了。一个问题出来,我无法给孩子讲清楚原理,所以觉得家教对孩子不好。”所以张英杰选择了培训班。“我觉得培训班的意义不在于我学到了多少,而在于知识体系更加系统。我以前不会给孩子讲知识,东抓一点,西抓一点,抓不住重点。”张英杰说。

北京朝阳区六年级学生的父母刘英也向记者强调了“安全”一词。她相信培训班给她带来了更多的安心。“培训班的孩子大多成绩差不多。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老师会帮我们思考什么时候买什么习题,什么时候考什么考试等等。老师会提醒我们初中哪些成绩不理想,我们只要脚踏实地的跟着就行了。这种‘团队’的感觉是我们坚持参加培训班的原因。”刘英说。

海燕是北京海淀区小学二年级的家长,她告诉记者,她选择给孩子上培训班是为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以前,我们在网上报道下班。后来发现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一周两节课,有些知识点刚学完,下节课就忘了。后来发现有一个培训机构,每天30分钟,利用零碎的时间,让孩子好好记住,不容易忘记。而且碎片化时间用完后,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就少了。”海燕说。

在与家长的讨论中,记者发现这些家长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心声。父母心爱的孩子影响深远,但之前的一项调查也显示,88.6%的父母坦诚地“帮助孩子学习”。“我知道我考虑多为孩子学习,少考虑休闲娱乐,但每个阶段都有最重要的。我觉得学习是我孩子童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张英杰告诉记者。

家长:“钱如流水般花出去,成绩真的眼看着进步”

培训班热甚至催生了新的职业。上海民办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董胜祖告诉记者,——“一对一家庭民办教育”是一种新产品。

北京西城区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张冰(音译)告诉记者,她每周都会为儿子聘请一名英语私教,专门用一章讲解《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每次两小时,每小时400元。“虽然花钱如流水,但好消息是孩子们的英语真的看到进步了。”

同时,

由于培训班的乱象丛生,针对这个行业的治理整顿一直没有停步。寒假后,不少培训班没有线下复课,“上门私教没有这个风险,我们之间没有机构的关联,都是熟人推荐,关系相对私人,所以上课一直不受影响。”张冰说。

  这次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针对培训班提前学等问题提出提案议案,希望学校能增加学生在校时间,解决“课后三点半”的问题。会后,不少中小学校都针对此作出自己的改革。

  北京市西城区一所小学近日推出了课后托管班服务,家长们可以自由为孩子报名,接孩子放学的时间从下午的3点20延长到5点30。

  这个政策能否得到家长的青睐?

  记者走进了这所学校二年级的一个班级实地调查,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班级41名学生,报课后托管服务的只有2人。对于这个结果,班主任吴老师坦言“有点意外”。

  班级学生家长李女士道出了端倪:“课后托管只是带着写作业,孩子在哪写都行,不讲题,不复习,感觉浪费时间。”

  家长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课后服务?“有效率的,能提高的,什么课都行。可以是主课,也可以是艺术,甚至打打球跑跑步都是好的,在教室里坐着没有必要。”李女士告诉记者。

  专家:“下定决心在教育评价这个指挥棒上动真格”

  家长的观念,正是老师们忧心的地方。吴老师说:“向每一分钟要效率,这是家长教育观念的误区。”吴老师希望,青少年的成长除了知识,有一定的“留白时间”。

  这个观点得到前文中初中班主任吕老师的赞同,增加在校时间能否让课外补习机构的不合理需求得到遏制?吕老师告诉记者,“我只希望孩子能休息一会儿。不要增加学校时长了,也不要增加补习班课程了,他们太累了。”

  培训市场为何如此难以撼动?董圣足认为,应该从需求本身入手。“延迟中小学校内课后辅导(照看)时间,尽可能保持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时间同步,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广大中小学学校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着力解决课后三点半家长接孩子难题的一大惠民措施,肯定有利于缓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因为无法接送而被迫让自己的孩子下课后去校外培训机构的压力。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适当增加学生在校时间,提供校内课后辅导服务而且主要是开展素质类或实践性的课后服务,对于那些在课业上具有‘补差培优’刚性需求的学生及家长而言,并不是不可替代的,他们仍然可能会选择去那些对‘提分’有实质性帮助的机构。”

  而需求的本身是什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家长学生的需求背后依然是“唯分数论”的导向。“教育评价的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焦虑就难以消解。”储朝晖说。

  吕老师认为,教育评价和在校时长,一个是隐性问题,一个是显性问题。“标本兼治,至少我们的步子已经迈开了。”

  董圣足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就中小学教育而言,长期以来受中高考主要‘以分取人’的筛选机制的主导和推动,不仅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分分计较’,而且学校在日常教学中也是‘唯分是从’,加上教育资源配置在区域、城乡、校际客观上存在差异,为了不使自家(自校)的孩子(学生)输在中高考的起跑线上,在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几乎都很默契地达成了某种共识——让孩子(学生)到培训机构去补差培优,以提高应试分数、赢得竞争胜利。”董圣足说。

  “令人欣喜的是,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下定决心在教育评价这个指挥棒上动真格。未来一个时期,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还应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步推进,并交互深化。关键是,要全面构建起能够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从根本上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有效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切实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同时,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唯有如此,以育分为导向的校外培训热才能得以彻底降温。”董圣足说。

  截至记者发稿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教育部已把这项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任务,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

  (本文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记者姚晓丹)

(责编:郝孟佳、熊旭)
THE END

相关资讯

欧陆平台-网站|首页
国际古地理学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
今日开笔!陕师大连续16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四川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彩灯之乡”自贡制作传统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