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作业令”能让孩子们减掉多少负担

作者: 2021-05-18 浏览:

原标题:“作业顺序”能给孩子减轻多少负担

继《睡眠令》之后,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生的书面作业总量。近年来,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呼声越来越高。新出台的“作业令”能给孩子减轻多少负担?

问题1

孩子放学回家不做作业做什么?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有些家长担心,没有作业,放学在家很轻的孩子,只会疯狂玩耍,浪费好时光。那么,这个时候适合孩子做什么呢?

开展丰富的活动,创造美好的童年

崇文小学一年级领导陈聪

小学是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生活习惯,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书面作业和巩固练习已经在学校完成了。孩子回家能干什么?我认为可以开展以下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第一,各种体育活动。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社会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专注习惯,在面对失败和团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适当的户外活动在预防和控制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对于大三的孩子来说,跳绳、跑步、打球、游泳等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有助于视力和身高的发展,放松精神,享受身心。

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教育是“五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要从小培养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培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懂得劳动创造生命之美、创造未来之美的道理。父母可以给孩子设立“家庭劳动岗”,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尽量做一些家务,比如选菜、洗碗、扫地、擦桌子、洗内衣等。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家庭劳动,感受劳动的喜悦和荣耀,逐步培养自理能力,学会自立。

三、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本好书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要做好引导者,让孩子从小就热爱阅读,学会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了解知识的奥秘,学习语言的美,积累文化的底蕴。坚持是阅读的关键,阅读能力只有坚持阅读才能发挥作用。家长可以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比如每天晚饭后花半小时到40分钟进行亲子阅读。读书初期,准备一些有趣的绘本,家长一起读。孩子有一定的识字量后,可以尝试让孩子在拼音读本的帮助下自主阅读。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可以大量阅读和积累的阶段。父母一定要注意陪伴的作用。孩子读书时,家长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和孩子一起读,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第四,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父母可以利用周末带孩子出门,去户外,去远足,去野餐。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改善身心,培养孩子的阳光、健康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没有作业的课余时间可以是精彩无限的。只要合理安排,就能让孩子的童年充实而美好。

问题2

学校怎样控制书面作业总量?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小学3-6年级平均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父母想知道,用s

全面管理,控制“量”,保证“质”

丰台二中校长何世明

作业是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部分,是传统教学的一个环节,也是课后课堂教学的延伸。但不能忽视的是,作业负担过重,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会影响以德育人的效果。

目前对作业的批评主要源于“四多四少”,即作业多,学科间协调少;统一任务多,选择性少;应试题多,实用娱乐少;消耗的时间多,得到的效果少。因此,要解决经营问题,首先要控制总量,其次要提高质量

量。

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是当下学校对作业管理的头等大事。各年级应对作业进行统筹规划,让学科作业的编排从零散走向系统。具体到各班,可以由班主任牵头,协调各科教师将每天的作业公布到班里显著位置,明确质量要求、需要完成的大致时间以及上交时间等,让全体师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学校加强作业管理,也要保证“质”。教师是学生作业减负提质的关键主导者,应该提高作业设计水平,深入研究作业的内容与形式、结构与价值等问题,不能简单地照搬教辅资料、实行“题海战术”,因为这样不但会增加学生负担,还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率。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鼓励学生整理错题,通过修正做错的题,补上学习漏洞。

此外,我们学校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热情。作业不是只有语、数、外三大科,教师可以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在尊重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布置一些个性化作业,如阅读、体育、艺术、劳动、创客、旅游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给有兴趣特长的学生布置一些非书面作业。比如,对于语文阅读理解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留一些“基础理解型”作业,用看图说话等口头表达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果学生对文学有兴趣,教师可以留一些“积累增长型”作业,为学生推荐名篇佳作,让学生在摘抄好词好句中提升文学修养;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留一些“迁移拓展型”作业,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问题,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

从管理层面来讲,学校应加强考核评价,教学常规检查应指向作业的内容和质量进行指导和评价,确保教师布置作业的难度不超过课程标准,不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

问题3

大部分书面作业在校内完成现实吗?

教育部面向中小学校提出“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的要求,希望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对此,学校有何举措?

课上课下指导“助消化”

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校长 牟成梅

所谓学生作业,就是为完成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因此,能否完成既定任务是判断作业是否合理、适当的重要标准。但是,长久以来,老师布置作业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在不断试探是否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所学内容“越挖越深”;另一种是在“有枣没枣都要打一竿子”的心理作祟中将作业面越铺越开。第一种现象改变了既定任务,第二种现象模糊了既定任务,这两种现象最终导致了作业的偏、难、繁(多)。所以,学校想要对学生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既要考虑作业的有效性,也要考虑学习主题的个体差异性。

首先,课堂上要保证“对胃口”“咽得下”。这是一个课堂效率的问题。衡量课堂效率,不是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会了多少。要保证学生的获得感,就必须要“对胃口”——要清楚讲什么(课程规定),讲到哪(课标要求),怎么讲(学情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咽得下”——拒绝在课堂上“用嘴做一桌满汉全席”,一定要通过课堂练习来检验是否真正学会了。我们学校很注重在课堂上巩固、提升学习内容,将其视为一种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的途径,学生在课堂已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回家自然也就不需要做那么多作业了。

其次,作业要保证“货真价实”。这是作业的针对性问题。有些时候,作业的量不大,但是很耗时间。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或者是作业与教学内容不匹配,或者是作业难度不适合。就“作业与教学内容不匹配”问题,我们学校注重做到“课堂上讲什么,课下就练什么”。作业是从模仿例题开始,当然这种模仿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在模仿中积累、迭代,进而把例题的一招一式练成自己的内功,这就是作业的内化,就是学习。就“作业难度不适合”问题,我们学校会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学习能力的不同,分层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作业,选择不同的难度和不同数量,确保适合。同时,作业既然是一种活动,那它的形式除了写、算,还可以有听、说、看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作业形式、内容的研究,确保作业过程让孩子们实现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入心(内化),这是我们学校加强对学生作业完成指导的另一种办法。

第三,课后作业辅导“助消化”。有效的课后活动是帮助学生消化一天所学知识的“益生菌”。每天放学,我们学校提供了体育项目、劳动技术、礼仪课堂、艺术小组、科技活动、作业辅导等多种形式的课后延时服务供孩子们选择,孩子们丰富课后生活之余,能保证每天的锻炼时间,还能在学校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此一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统筹协调学科间的作业比例,保证每天总体作业量。同时,不同层面学生的作业问题也能及时得到老师的解答,尽可能避免家长辅导作业。

问题4

课后用不用再报个培训班?

一些家长认为,学校不留或者少留作业,孩子是减负了,但缺少巩固、复习的过程,学习成绩很可能下降,所以,应该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好歹也能学点儿东西。这种观念是否正确?

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北京十八中教师 刘小荣

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小学和初中的作业量,为中小学生减负,这项新政的推出为中小学生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和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真正落实起来,也少不了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在此,我为家长们提几条建议:

第一,家长应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不要给孩子布置过多校外学科作业。现在家长普遍存在焦虑心理,担心孩子跟不上或者落后于同龄人,所以疯狂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导致很多孩子迈出学校大门又得步入各种培训机构“上学”。一些家长虽然没给孩子报培训班,但是会给孩子买大量教辅资料,要求孩子海量刷题。长此以往,学校就是不留作业,孩子的负担也减不下来。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但也应该认识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比单纯成绩更重要。好学、善思的态度决定成绩;良好、稳固的习惯成就人生。家长应把教育重点放在开阔孩子眼界、激发孩子成长内动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上,亲子共读、一起锻炼、共同做家务等对孩子的成长更有意义。

第二,校外培训机构不允许留作业,家长应该起到监督作用。退而求其次,如果家庭确有让孩子去培训机构学习的需求,那么,家长也不要让孩子被校外机构布置的学科作业缠身,必要时可以说“不”,以保证减负落到实处。

第三,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帮助孩子养成高效、高质完成作业的习惯。减量与增质往往相伴而生,学校作业减量后更需要学生高效、高质完成,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效果。要特别警惕学生做作业时不专心、拖拖拉拉、应付了事等坏习惯。重视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专家观点

解决课业负担过重不能“一减了之”

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谢春风

各级教育部门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努力,下发的文件很多,但情况依然难以改善,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和老师的育人绩效评价标准过于偏重应试教育和极端化升学指标,是根本诱因。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减负并不意味着学习不重要、可以忽略,其最终目标是培育儿童青少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坚韧品格。

儿童青少年发展有共性,也有个性,但个性差异、成长环境差异和发展水平差异具有绝对性,我们在对待学生书面作业问题上必须实事求是,避免一刀切,特别要在尊重学生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找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正确的教学难度是适当高于每个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所以,我认为应该鼓励老师因材施教,不同学生作业量和难度有所区别,才是合适的政策导向。学生写作业时间只是一种教育表象、一个侧面,而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健康发展,“跳起来能摘到桃子”,才是好教学。

实际上,学生写作业的时间长短具有很强的相对性,课业负担重的问题不能满足于“一减了之”。首先,减下来,一要减少学生简单而重复的书面练习作业,二要减少教师沉重的升学指标压力和教学负担,三要减轻家长因孩子升学而付出的过重情感和经济成本。其次,增上去,一要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自由空间和探究兴趣,二要增加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增大教学探究的容错空间和支持力度,三要增强教育政策的社会预见性,防止乱作为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无谓干扰。

为学生减压需要扬汤止沸,更需要釜底抽薪。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教育,必须摆脱急功近利的束缚。育人需要静下心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施策上需要动真格,求真务实。教师要严于律己,管好自己言行,全社会每个成员更要尊师重教,还学校以清静安宁。

与此同时,学校、家庭、社会也要担负起各自责任。学生写好作业,首先需要回归家庭,这是强调父母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责任,学生回家花必要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父母给予适当协助是应当的,不能把责任转嫁给老师。学生写好作业需要回归课堂,是指教师要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每个学生的学习力,面对适度学习任务有信心,面对挑战不气馁,不能把教学问题遗留给家长。学生写好家庭作业需要回归大自然,是指教育要走出狭小的家庭和课堂,让学生多在户外实践体验、劳动、研学、运动、志愿服务中全面发展,在大自然中放飞梦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责编:温璐、郝孟佳)
THE END

相关资讯

欧陆平台-网站|首页
国际古地理学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
今日开笔!陕师大连续16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四川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彩灯之乡”自贡制作传统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