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0%以上的大学生建议丰富“青春模式”的内容
“什么,幸福的星球?”海南某大学幼师专业的查毅,最让人惊讶的是,她所在的幼儿园几乎每个孩子都是“触手可及”,这是不久前经常出现在短视频中的一句流行语。“我还特别问了一个孩子,我在哪里听说过‘快乐星球’。孩子们在一个简短的视频中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
前不久,“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青春期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发布了《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70.8%的受访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直播软件,大多数人认为短视频/直播给自己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31.8%的受访未成年人表示时间管理较差。
从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实施。其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有单独一章,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培养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
近年来,短视频给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带来了很多便利,但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也困扰了一些家长。一些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可以通过在线青春模式、防沉迷系统等功能防止青少年过度使用。这些平台的“防沉”效果如何?近日,中国青年学校媒体邀请118名大学生对Tik Tok、哔哩哔哩、亚图快客、微信视频号等多个视频平台的防沉迷系统进行测评。在评价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评价:容易在视频平台上找到青春模式的入口,不易被孩子自己封闭,青少年的信息暴露性差,内容类型和丰富性差,是否能有效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
“青少年模式”参差不齐,用心与敷衍并存
“敷衍”是大三彭书欣完成青年模特评测后最深的感触。在他看来,一些平台推出的青春模式功能并不完善,甚至存在“设定为符合相关要求,无法有效防止网瘾”的问题。
评价结果显示,在8个常用的青少年视频平台中,青少年模式已经推出,但不同平台在使用时限、使用指导、亲子账号绑定、每天第一次打开弹出窗口提醒、是否保留搜索功能、是否取消发布、直播、评论、奖励、私聊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在评价了八个平台后,查毅称赞了Tik Tok和哔哩哔哩的青年模式。查毅认为,Tik Tok设立的亲子平台提供了设定年龄的功能,改变了以往单一模式的设定,告别了“一刀切”的做法。查毅表示,Tik Tok和哔哩哔哩有相当多的年轻用户,因此建立有效的防沉迷模式非常重要。同时查毅也表示,有些软件的防沉迷系统需要改进,“有些设置不好找”。
中青联中学媒体的调查显示,八大视频平台中,青年模式设置的入口容易找到的程度差异较大。被采访的大学生在寻找青年模特入学的难度上得分(满分5分),其中哔哩哔哩得分最高,为4.01分;Tik Tok紧随其后,得了4分;自动更快排名第三;微信视频号最低2.21分。
Tik Tok,哔哩哔哩,Aauto rapper,好看的视频,斗鱼,虎牙直播每天刚开的时候都会自动弹出“青春模式”的提醒。小红书和微信视频号没有弹出相关提醒,只能通过主动搜索来设置模式。
来自山东某大学的王晓宇发现,与其他视频平台的“少年模式”不同,微信视频号这一功能的设置“似乎更自由”。在评估过程中,她发现“即使打开青春模式,微信视频号弹出的窗口页面仍然可以设置为‘无法访问’、‘我在乎’、‘全部’,用户可以不受限制地来回切换。”汪小玉认为,这一步没有起到内容标准化的作用。“既然可以由未成年人调整,那么青春模式的意义何在?”
王晓宇在评价中发现,视频号中媒体账号推送的视频内容良莠不齐,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一些暴力血腥的场景,难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引导。“我启动青春模式后,滑到第五个视频的时候,是一个名为《万恶的陋习》的解释电影账号的短视频。封面上赫然写着‘日本早期的陋习,父母到70岁就会被扔到山里去’,但10秒钟内,就出现了未蒙面的木乃伊和蝎子。”汪小玉很担心这种现象。“首先,短片的‘快刀斩乱麻’会影响影片深层含义的传递。只是眼球的标题和图片,难免会给孩子带来对历史和现实的误解。”
教育专业的王大仁觉得,虽然他感受到了一些视频平台的诚意,但还是觉得一些平台的青春模式存在漏洞。“通过清除数据和卸载,我迅速关闭了青春期模式,在青春期模式下,仍然有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视频。”
“强制上线,不应有漏网之鱼”
“我发现有些青少年的网瘾问题远比我想象的严重。”王大仁在实习后表达了这样的感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发现一些学生的言语和行为深受网络平台的影响。“我偶尔会遇到学生在网上使用一些粗俗的‘梗’来扰乱课堂秩序。”在他看来,大部分青少年没有成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模仿流行的东西。流行的东西不好,就会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影响。与之前遇到的问题相比,王大仁觉得近年来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范围更加多元化。
查毅在幼儿园当过二班
多月的幼师,还给十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当过一个学期的家教,“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很喜欢刷手机、刷视频。”基于这样的现实,查怡觉得,给视频平台配置青少年模式很有必要。而在彭书鑫看来,青少年思维不够成熟,还未形成系统的三观,网络平台上充斥的不良信息容易导致其盲目追随,甚至被不法分子带节奏、利用。”
作为和青少年接触十分紧密的支教老师,刘莹雪也发现了青少年在使用视频平台中存在的问题。但她认为,视频平台不是“洪水猛兽”,也是青少年培养审美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有的视频内容会帮助青少年丰富知识面,青少年模式可以作为‘中间人’,减少这些平台的负面影响,使益处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青少年模式应强制上线,不应有‘漏网之鱼’。”
“让有意思的事情有意义,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
《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报告》显示,在使用过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中,77.0%的受访未成年人认为青少年模式“限制使用时长和登录时间”的功能有用,46.5%的受访未成年人认为“限制充值、打赏等消费行为”的功能有用,排在前两位。报告还显示,大多数未成年人认为青少年模式需要改进,比例达到81.8%。也有42.4%的受访未成年人担心青少年模式影响上网体验,表示“开启青少年模式会使上网不开心”。
面对目前各平台青少年模式良莠不齐的现状,参与测评的大学生也有自己的见解。在刚刚毕业1年的95后教师姜炜眼里,部分软件青少年模式下推荐的内容不能满足青少年的兴趣。“好看视频给我推荐的都是动画片,我教的高中生不太感兴趣;小红书的青少年模式入口有点难找,找到以后推荐给我的都是考研相关内容,对未成年人来说可读性不高;斗鱼、虎牙这类直播平台,本身大部分都是游戏类内容,青少年模式下几乎大多数内容都会被屏蔽,我相信任何使用这两款软件的青少年都不愿意使用青少年模式。”不过,他给抖音和B站打了高分。“这两款软件的推送内容除了有兴趣类的,还有一些名师课程,符合青少年的兴趣。”
同时,姜炜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各个App运营公司可以考虑在使用时长等限制的基础上,也把大数据筛选应用于青少年模式。给青少年提供的内容能够匹配他们的年龄和需求,才能避免他们钻青少年模式的空子。”
和姜炜一样,在王达仁看来,青少年模式下的平台内容应当针对青少年做一些定制性的优化,营造一种自主学习、开阔视野的氛围,使得视频平台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外延和补充。
王晓雨则希望视频平台可以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模式”的设置内容,同时在视频的推荐机制上多下功夫。“我不赞成‘一刀切’的设置模式,建议可以细化年龄阶层,同时对自媒体账号推送视频增大审核力度。”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83.05%参与测评大学生建议丰富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产品,避免过于单一;79.66%不认同“一刀切”的做法,认为应当设定年龄分级;78.81%建议应增加兴趣选项;61.02%建议设置更为严格的注册门槛,避免青少年以成年人身份注册;59.32%建议在避免青少年过度社交的基础上,增加亲子互动功能,另有32.20%建议每日设置更短的使用时间。
除此之外,孙宏艳在以往的调查中发现,超四成未成年人表示使用青少年模式导致自己失去了上网的快乐,“我认为这应该算是目前青少年模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她坦言,目前青少年模式提供的内容存在同质化、内容单一,趣味性少等问题,“会让青少年觉得这样的模式不如成年人的好玩。”
孙宏艳建议,首先,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生产应该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心里接纳特点、受教育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等等,打造专属的内容池。其次,家长和老师作为成年人,应当肩负起监护职责,引导青少年使用青少年模式。第三点,平台应借助自身强大的推荐机制,聚合优质、丰富的内容,为青少年推送更加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第四点,国家应当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
“如果青少年模式比成人的好玩、有趣,青少年当然愿意使用。让有意思的事情有意义,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应当成为我们的目标。”孙宏艳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程思 实习生 杨紫琳 见习记者 毕若旭 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