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渭南医学院宣传遗体捐献理念。青年志愿者培养利国利民的情怀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为了谁。你致力于医学,让我们对人体结构有一个全面直接的了解。每次摸你的骨头,找你的血管,我都会记一辈子。我会用你教给我的知识拯救更多的生命,不辜负你的好意……”
皖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党支部书记丁,每次读到学生写给“总教师”的感谢信(——记者条),都会感动得流下眼泪。
这是——人体局部解剖实验的作业,是我校所有医学生必备的感恩课程。用真情写一封感谢信。
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捐献给皖南医学院的接收站(以下简称“接收站”)设在皖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由人体解剖学实验训练中心负责工作。自2005年以来,接收站建立了捐赠者档案和数据库,并制定了《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捐献皖南医学院接受站工作细则》等文件。截至2020年底,已接受206具捐赠尸体。
学校专门设立了网上纪念馆,正常开展纪念活动,并号召更多志愿者加入团队,宣传遗体捐献,让青年学生感恩而无语,引导他们强化职业道路。
在接收站,感人的例子太多了。
马鞍山市当涂一中教师张雨晴生前登记遗体捐献时说:“事实上,一个人死后,他的遗体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捐赠可以延年益寿,利人利己,利国利民。从现在开始,我应该更加注意健康,保护我的身体‘部位’。”她的妻子胡传华也捐献了她的身体。
翔宇是黄山市屯溪五中的一名学生。他患有恶性疾病,很懂事。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乐观开朗。临终时,他许下了捐献角膜的愿望.
这些例子成为青年学生“入学第一课”的新鲜素材。
“参观接待站、人类标本博物馆、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不仅是技能传授,也是对青年学生的感恩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据丁介绍,接收站还将与学校团委共同组建遗体捐献宣传小组,吸引大二学生和预备党员加入,并对新入学的同学进行宣讲。
在接收站走廊的墙上,有宣传遗体捐献过程和意义的漫画。这是该校青年教师陶义南带领学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的一项工作,创造了遗体捐献文化走廊。
皖南医学院团委还指导成立红十字学生分会。许多医学生受到医学精神的鼓舞,自愿加入,为遗体捐献的宣传做出贡献。
该协会的指导员、该大学人体解剖学实验训练中心副主任李强表示,学生志愿者需要专业训练,包括学会解释和倾听。很多老人会在电话里聊上几个小时再咨询捐赠流程,说为什么要捐赠,甚至会聊到自己的人生经历。“能坚持,能努力的志愿者都是深爱这个行业的人。”
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会长、2019级药学专业学生鲍对志愿服务队进入社区免费门诊的场景印象深刻:大家拿着遗体捐献小册子、策划书和印有接诊站联系方式的环保袋,寻找机会与排队等候血压的居民交谈。
“我们首先进行健康检查,如血压。义诊期间,志愿者宣传遗体捐献的意义。如果有人有兴趣,说说具体流程。”令鲍高兴的是,许多人都愿意带着登记表回家与家人讨论。
他曾经遇到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
红十字会学生支部支书、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陆亚新第一次去社区宣传遗体捐献,缺乏经验,就上来直接发传单。结果很多人反抗,听到后转身离开。
“也许宣传不会马上见效,至少让对方意识到捐款的意义。”陆亚新顶住了,和朋友交流技巧,慢慢学会了和老人交流。
结合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她还琢磨着打造一个“互联网”创业项目,开设了一个微信官方账号,主要是宣传遗体捐献的知识,投放医学和急救知识。
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时,很多人都同意了。4月,包括口腔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内的8人团队应运而生。课后小组讨论项目方案,团委和接收站指导学生收集整合资料。目前创业项目进展顺利。
通讯员饶婷婷中青日报中青网记者王
(编辑: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