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自《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以来,社会各界对“年轻连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指导意见》年首次提出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并对幼儿园、小学、教育管理部门如何做好充分准备,让孩子适应学校进行了相关指导。近日,在人民网教育频道举办的“教育思考与分享,双向协同科学连接”研讨会上,多位幼儿园、小学校长围绕“以儿童为基础,搭建少年过渡的桥梁”展开深入讨论。
尊重儿童发展规律 帮助孩子迈好关键的一步
“帮助孩子迈出关键的一步,是小学需要考虑的问题。”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吴伟民表示,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联系的重要性观念。比起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建立顺畅的师生关系;二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第三,科学掌握教学方法,帮助孩子迈出关键一步。
吴伟民强调,在连接幼儿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努力为儿童的可持续成长服务,让儿童的发展真正成为可能。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一个大班的任务,而是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的全过程。”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园长邹平指出,幼儿在“连接幼儿”过程中面临的“社会适应性”问题高于“学习适应性”问题。幼儿园和小学要合理运用“互动教研”的方式相互了解,注重孩子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和知识储备,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做好连接。
在玩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让孩子“一辈子爱上学习”
“‘年轻的凝聚力’应该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孩子的学习是在“玩”中学。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学习。孩子的创造力、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园长朱继文表示,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满足孩子的学习愿望,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孩子“一生热爱学习”。
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幼儿园的赵从孩子的角度做了演讲。通过调查,她发现很多孩子对上小学充满了期待,当然孩子也有自己的焦虑,幼儿园通常会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这些焦虑。比如,对于小班的孩子,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点培养孩子的阅读表达能力、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赵表示,幼儿园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和家长论坛,帮助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知识和幼儿园“幼幼”工作的实际情况,帮助家长缓解焦虑。家长、幼儿园、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将有助于孩子更快地为上学做准备。持续评估孩子的发展,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更好地掌握如何支持孩子的发展。
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建立学科化的逻辑习惯
石景山教育委员会学案科科长范在讲话中说:“首先,要把‘观念放在第一位’,树立科学的保护教育理念,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其次,要以《指导意见》为导向,建立幼儿合作的有效机制,用有效机制保障稳定的教育生态。作为行政部门,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从孩子终身发展的角度,打破小学与幼儿园的时间壁垒,实行科学双向衔接。三是营造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行政部门要重视和支持幼儿园的物质准备、师资建设、青年资源交流和社会资源引进。喝醉的
“在‘幼小衔接’中的‘衔接’主要是‘人的变化’和‘学习方式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刘晓晔教授认为,所谓“人的变化”是指幼儿从一种关系到另一种关系的变化,而“学习方式的变化”则是幼儿园以“玩”为基本活动的学习方式向以“听课”为主的学习方式的过渡。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从“0到1”的转变,而是我们帮助孩子在早期生活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学科逻辑。
相信儿童无限的潜力 扣好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首都师范大学金泽小学校长蒋雪峰从小学的角度对“幼幼衔接”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江主席表示,《指导意见》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做好“青少对接”工作的具体要求。小学要主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系幼儿园、家长、社会等各方资源,开展相关建设,建立教育共同体。第二,明确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重点,打破幼儿园和小学各自的本位主义,注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帮助儿童一步一步地自然过渡。第三,系统构建“幼小协同”体系,幼儿园和小学共同教研,相互学习,都做到眼中要有孩子、心中要有尺度、手中要有策略,有效地改善双方的本位主义。蒋学凤强调,做好家长的心理建设,科学地帮助儿童过渡。“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认真研究,扎实推进,逐步完善。
北京呼家楼中心小学团结湖分校校长李新宇从家长的角度讨论了“幼小衔接”的相关问题。李校长表示,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长对儿童的价值引领对儿童影响非常大。请家长相信儿童无限的潜力、相信国家政策、相信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理解小学的“0起点教育”,减轻焦虑,做好家庭教育,为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