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以科学思维方法引领“双减负”

作者: 2021-07-20 浏览:

原标题:用科学思维方法引领“双减负”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号文件,对稳步实施“双减负”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关系到人们教育获得感的实现,关系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各方利益。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开班式上指出,“坚持底线思维,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会理解和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复杂矛盾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大科学思维能力,对当前实施“双减负”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何用战略思维谋划“双减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全局考虑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单一改革。“不求大局者,不足以求一域。”从全局看,“双减负”重大改革举措符合全局需要,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我们真的应该向前看,提前思考,提前计划。

当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乱象,违反了教育教学规律,增加了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降低了人口生育和养育子女的意愿,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缺课、越位”路径下成熟的学生,更容易被掏空、功利、焦虑,长远来看会损害人才培养质量。在此背景下,中央推进的“双减负”改革,以战略高度,着眼全局谋领域、把握形势谋大事,把解决具体问题和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把眼前需求和长远规划统一起来,统筹兼顾。

以战略思维推进“双减负”改革:一是提高站位,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减轻课外班负担和学业经济负担,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要抓标准,减轻学生负担。根本方针是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千方百计强化学校教育主体作用,让学生回归校园、回归课堂;第三,要科学定位。校外培训应该是对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要坚持德育和公益教育并重,在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用历史思维把握“双减负”

只有理解和尊重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义务教育“减负”和校外培训治理,在国内外都不是新鲜事物和新问题,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漫长的演进过程。只有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才能对症下药,使改革取得实效。

多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减负政策和法规规范校外培训体系。这些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校外培训在国外被称为“影子教育”。东亚国家有“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影子教育盛行。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政策,主要集中在改革考试制度、完善课后服务、规范影子教育等方面。经过多次治理效果,韩国政府着力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恢复影子教育应有的价值。日本影子教育的治理经历了一个从放任、到加强监管、再到寻求合作的过程,形成了市场、政府、协会多元的治理模式。在中国“双减负”改革中,既要充分认识相关国家改革的历史背景、实施措施和效果评价,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走中国特色道路。

用辩证思维协调“双减负”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前,“双减负”改革涉及各方利益,需要我们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的战略选择。

学校、家长和社会对教育人的短视倾向,促使校外培训机构针对升学考试提供常规化、应试化的培训。虽然他们可能在短期内提高成绩,但从长远来看,他们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索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无论是个人的长远发展,还是实现民族复兴,都要着眼于内力的提升和学生身体的提升

心健康,着眼于培养栋梁之才。因此,“双减负”要处理好育人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

近年来,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同质化学科类课程,资本裹挟导致机构拼广告、拼流量,浪费大量社会资源,影响行业公平竞争。“双减负”改革要让培训机构回归教育初心,去资本化、去泡沫化、去功利化,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双减负”要处理好个别课程调整与行业健康发展的关系。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校外培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补”是查缺补漏、个性化提高学习能力;“充”是扩充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有益”是校外培训不能替代、削弱校内教育,更不能“再造一个教育体系”。因此,“双减负”要处理好校内与校外的关系。

用创新思维深化“双减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校外培训不同于传统学校监管,对教育治理方式提出了新挑战。面对教育市场,“双减负”工作中要通过创新的形式、途径和方法,运用技术破解难题,发挥社会监管作用,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管理平台。培训机构数量多,地区连锁多,对其监管也应加强地区联动。用大数据赋能教育治理,建立“覆盖全国、统一标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部省市区四级管理平台,实现一数一源和伴随式数据采集,打破数据壁垒,实时掌握机构信息、资金异动、教师信息、课程信息、学生信息。

加强社会监督。要进一步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制定信息公示清单。要依法建立培训机构、举办者、校长、教师信用体系,构建信用评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实现在教育领域“一处失信、处处办学受限”,并与社会信用体系互联互通,提高治理效能。

推动行业自律。加强对线上线下培训行业协会的指导,发布全国性校外培训行业自律公约,在市场准入、课程内容、教师管理、收费标准、招生宣传、示范合同、资金监管、争议处理等方面明确企业责任,鼓励行业互助保险,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用法治思维完善“双减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教育法律法规,以及价格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经济法律法规和互联网法律法规,都为“双减负”改革提供了上位法律依据。推动“双减负”改革,是要依法依规规范教学培训秩序,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同时,在“双减负”改革中,要结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相关法律,健全治理长效制度,从中央到地方构建层层落实的体制机制,强化教育执法能力与执法力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企业行业产业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用底线思维防范风险

“双减负”改革涉及面广,可能存在意识形态风险、资金安全风险、办学稳定风险等,在改革落实中,要做好预案,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工作。

加强党的领导。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均对民办学校加强党的领导做出了规定,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校外培训,都要加强党的领导,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都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资金监管。日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金融部门发布《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这是地方校外培训治理系统防范资金风险、规范收费退费、防止“卷款跑路”的有益尝试。从各地近年来资金监管实践看,一般分为最低保证金、全额保证金与第三方全额监管三种类型,其中最低保证金易于推行但依然存在风险,需要与其他相关保险保障联合构筑资金防火墙。

加强转型引导。要引导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调整课程内容,从关注升学考试转向关注学生成长成才,更好服务于校内质量提升,更好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更好服务于家庭教育指导,更好服务于终身教育建设,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作者:曲一帆,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

(责编:温璐、李依环)
THE END

相关资讯

欧陆平台-网站|首页
国际古地理学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
今日开笔!陕师大连续16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四川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彩灯之乡”自贡制作传统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