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不再审批新建学科类培训机构
昨天,《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毅介绍了新学期北京市“双减”工作的推进情况、内容和重点工作,明确提到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培训。不再审批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培训机构。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后部分员工可能存在的就业问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卢晓波在会上也表示,我市提前预留了助教、技术支持等四大类岗位,以满足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人才的需求。
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
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分班考试
李毅说,全市“双减”文件的核心是多措并举减负提质,校内外都要努力坚持第一好标准,既要“控乱、减负、防风险”,又要“改革、转型、促升级”,并逐一落实。“确保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的精力负担在2021年底前得到有效减轻,两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李逸说道。
在提升学校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李毅提到,强化学校教育主体地位,可以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保证学生在学校学得好、学得好、学得好。要有效减轻学生沉重的作业负担,这是减轻课堂负担的重要抓手,包括协调作业管理、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设计指导等。同时,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包括统筹规划设计,丰富服务内容,提供菜单式的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有效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拓展活动;拓宽服务渠道,引进优质社会资源和优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充分发挥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课外活动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免费在线学习服务,完善在线公共教学平台,打造“双师课堂”。
此外,还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包括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地区、学校教育水平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比例促进地区干部教师流动;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和分班考试,严禁分班分重点班和实验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全市将继续深化中考方式改革,根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和成绩呈现形式,进一步提高中考命题质量,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指标分配到全区初中的比例。
严禁学科培训机构超标准培训
严禁提供海外教育课程
北京青年报记者还了解到,我市从六个方面深化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一是严格准入审批,不再审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新建学科培训机构。重新审查和登记现有的学科培训机构。二是严格控制学科培训时间,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培训。三是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完善学科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动态掌握学科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教材、教师资格等信息。严禁超标准高级培训,严禁非学科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和提供境外教育课程。四是加强对经营活动的监管,落实将义务教育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确定定价方式,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乱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全面落实校外培训机构收费前管理办法。五是严禁资本化运作,严格执行中央相关要求,不允许学科类培训机构上市融资。六是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理。
李毅表示,我市还将加强督导检查,强化“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教育督导力量,开展“双减”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并将督导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同时,用好“投诉立即处理”12345机制,加大监督检查、整改排查力度。针对部分机构在暑假期间仍开班续费的情况,李毅强调,我市将严格落实“双减”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培训。“这样的续约肯定是不允许的,”李毅说。目前,市、区两级也在加大巡查力度,共同发现、查处、通报培训违规行为。
在新学期,更多的教师跨越学校和学区流动
学生可以在周末参加优质课程。
新学期,李伟表示,全市将重点落实“双减”文件中的重点举措和改革突破,让广大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校外学科培训的减少。也是学校新的变化,新的氛围
。”李奕提到,首先,教学、作业、辅导将有新变化,比如课堂教学模式将有新的变化,教学设计更加真实有效有趣,针对不同层次和学习状况的学生,作业会更加精炼,有了更多的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个性化”作业等;课后3点半将更加丰富,不但有素质教育的课程,还有课堂延伸辅导;一些初中学校还会开设晚自习;老师们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将会有更加合理的调配等。同时,更多的老师跨校、跨学区流动,辐射优质教育服务。很多区经过暑期的认真准备,很多的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进行了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到新的岗位。此外,学习方式也将发生转变。孩子们不用每天放学或者周六日赶着去上各种学科类辅导班了,可以在校内参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素质类课程;在课后3点半到5点半的时间里有老师的指导帮助、同学间讨论可以完成作业。
李奕提到,面对“双减”带来的变化,可能很多家长对是否该给孩子报补习班,家长应该做些什么等都会有一些困惑和彷徨。新的学期,家长们将会看到孩子的学习和时间在校内得到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学校也会与家长有更多的交流互动,共同服务孩子的健康成长。
本组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林艳 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