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驻点团队:做好保障民生的行业指南。
图为郭磊(左一)在家中做客。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6月,当我第一次踏上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何燕子马龙村时,中国科技大学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郭磊觉得,虽然离镇中心很远,但溪水潺潺,空气清新,到处都是原始景观,让人心旷神怡。
再往里走几步,新建的茶厂大楼、整个薇菜种植基地、生机勃勃的桃园梨园、中央广场文化公园入口处的“龙马精神”四个大字引人注目。“无处不在,所有村民为摆脱贫困的胜利所付出的艰辛都在体现。也打破了我们以前对农村落后、寒酸的传统印象,甚至激发了我们的工作动力。”郭雷回忆道。
每天早上7: 00起床,8: 00前到村里测个体温,队伍就开始忙碌的一天。他们很快就融入了两个村委会的工作。经过调研,他们深入基层,询问冷暖,摸清了基层农民的期望,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重点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作为工作重点。
郭磊记得,今年夏天,有村民反映,他们家每天会临时停水几个小时。考察组了解到,由于某水厂下游供水管道超压破裂,供水暂时中断。虽然每次抢修都很及时,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为此,他们与水厂的工作人员合作,通过在固定点设置排水阀,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置减压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在心中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不是小事’的意识。无论是落实政策、发展产业、关爱留守儿童、助力春耕秋收等宏观工作。我们将谨慎推进。”组员袁介绍。
做好对低收入人口的监测和帮扶,可以巩固脱贫成果。队员走访该户时,了解到村里有一户贫困户,户主患有二级精神残疾,长期服药。这位老母亲患有慢性病,需要护理。收入不高。经过几年的持续帮扶,2018年初全家脱贫。
然而,去年,他的精神疾病复发,失去了工作能力。妻子要在家照顾两个病人,儿子收入不稳定。
目前,他的三级包由镇村干部郭磊负责,还有一名帮扶干部充当他的具体帮扶人,一名村级网格员相互联系,每月入户走访,实行“一户一计划一人一措施”,解决他家的实际困难。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袁感慨地说:“和革命老区的村民打交道,感觉就像帮助亲戚朋友一样。”
没有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难。张学东和妻子从2017年开始经营家庭农场,种植了120英亩桃树。今年桃子大丰收。这是他们早期工作的结果,也是村集体产业的贡献。
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村集体经济两次入股农场,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产业发展的瓶颈期。今年,张学东和妻子罗章在村里举办了第一届蟠桃采摘节,吸引了很多游客。
在专案组的建议下,农场改变了以往货车流动销售的单一销售模式,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吸引外地游客前来采摘。同时,夫妻俩积极联系城乡商品供应渠道,探索传统种植业、电商经济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目前,农场的有机桃子也进入了上海的超市。
要发展这个行业,我们不仅要
如何扩大薇菜食品产业规模,为农民带来更多利益,是工作队的思考方向。为此,工作队与公司共同提出“一公司n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计划从明年开始以示范田产出收入为基准,吸引农户加入薇菜种植。其中,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同时农户按标准要求种植。公司每年每亩收4500-6000元,带动村民增收。
“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资源租赁收入、光伏发电收入等。长期来看,可能潜力和后劲都不够。”郭磊说,为此,工作队与两个村委会多次沟通,达成共识,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规模农业,逐步引导群众将土地流转到村集体,进一步发展茶叶、薇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对自己的工作负责,非常专业。但是村里的岗位很多,每个村干部都是‘一专多能’。我们必须把自己当成村民,致力于村庄的发展。”郭磊觉得马龙村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也有淳朴善良的村民。这个村庄就像一块未经打磨的粗糙玉石。希望通过工作团队的努力,这块玉石能够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
驻村以来,工作队还积极落实学校帮扶政策,在何燕子镇开展科普讲座、科技互动、教育捐赠等帮扶活动,并在学校指定帮扶区域举办农产品现场展销,累计销售金额达105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对村干部、能人、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各类人才到村服务,组织医务人员来诊。”郭磊说。(记者王)
(编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