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德仁院士:科研需要师生带头。
81岁的李德仁是世界领先的测绘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称号加进了他的荣誉榜。面对荣誉,李德仁谈到了自己在中国的责任和人才培养。
作为一名聪明勤奋的学生,李德仁于1957年进入大学,开始学习测绘。1963年大学毕业后,李德仁工作了很多年,直到1978年政策恢复后他开始在研究生院学习。1981年硕士毕业后,他去了德国学习。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博士论文,解决了世界测量中百年未解的误差分辨问题。毕业后回到祖国,为实现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系统和多领域先进测绘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李德仁首创了由后验方差估计导出粗差位置的权值选择迭代法,即“李德仁法”。
毋庸置疑,这些成就都是李德仁用才华和勤奋创造出来的。当他谈到过去时,他并不回避自己的“聪明”和“努力”。然而,李德仁在谈科研创新时,总是提到两个字:——老师和学生。他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他的成就离不开这两种身份带来的体验。
对于李德仁的学术生涯来说,两位导师的影响尤为重要。一位是的硕士生导师,中国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另一位是的博士生导师,德国阿克曼教授。“这两位导师是世界权威,教我如何学习和做人。”李德仁回忆道。
1978年,王不拘一格,免试录取为自己的研究生。为了他的成长,他被送到德国深造。在德国,阿克曼欣赏李德仁的聪明才智,告诉他要“快速阅读”,并支持他毕业后重返工作岗位。李德仁对两位导师有很多难忘的回忆。
“王教授有两段话,我一辈子都记得。有一段说学科研究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要相互碰撞、交叉融合,这是他在1987年提出的;另一段是关于人才的培养。在王学术思想研讨会上,老先生说,有思想就要不断向学生学习,引发了全场的掌声。”
巧合的是,阿克曼也说过类似李德仁的话:“我们已经成为了伟大的教授,在研究每一个技术细节方面,我们并不比学生强。学生是每个技术分支的第一线。他们比我们强。我们只是对宏观层面有了更好的把握,看得更远。”
除了尊重、支持和关心学生,李德仁从两位导师身上学到了另一个道理,那就是“学习要走在学科前沿”。李德仁回忆说,在德国,阿克曼信奉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发现学生的才能,支持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在李德仁回到中国之前,阿克曼鼓励他成为一名领导科学家,组织科学研究为国家服务。此外,阿克曼还建议,不要拘泥于中国传统的师徒模式,应该直接带年轻人到一线工作。李德仁认为,他的学生中涌现出了许多人才,这与继承这一思想密切相关。他总是给学生最难的任务,让他们越级研究。
“科研意味着不断创新,不断接力。”李德仁始终面向国家需要和学科前沿,把学生的成就视为自己最大的成就。81岁的李德仁培养了200多名博士生。“我有很多学生成为了教授和领导者。”李德仁自豪地说。"李老师就像一块磁铁,把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的学生朱教授说。
(编辑:郝、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