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毕业后去西部与国防“主战场”
校园招聘会。图片由西工大提供
在以“三飞”(航空、航天、航海)为特色的西北工业大学,两项“超过40%”的就业数据尤为抢眼:近年来,该校40%以上的毕业生扎根西部,40%以上投身国防事业。
作为被列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全国重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如何实现这样的“双超越”?近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走进学校探寻答案。
在西工大校园内,——“台”正在举办线上“校友思政课”,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的Xi航空工业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东辉生动讲述;“舞台下”,百余名新生聚精会神聆听,心潮澎湃。
“上世纪90年代,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连续30多个小时最长时间没有离开实验室,拿着两个面包盯着实验……”“纵观中国航空工业建立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敢于突破、不断超越的自主创新史,也是无数航空人无私奉献的历史。”“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是什么?就是抓住每一个机会提升自己!”.令人耳目一新的分享,不时引来“台湾人”的阵阵掌声。
“台湾”下的问题也相继被抛出。“请问学长,您如何看待人才培养中的“西工大”现象?”“我们青年学生如何把所学知识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起来?”……
特殊的思想政治课结束后,责任、创新、责任、奉献成为学生思考的关键词。“只要你努力,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做不平凡的事!”“敢于挑战,勇于奉献。任何见证和创造历史的过程都值得为之奋斗!”
这种“提振精神”的思政课,是西工大全方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立大志、上大舞台、上战场、干大事”的就业价值观的缩影。
“西工大作为一所扎根西部的高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西工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关兴华告诉记者,为坚定不移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体系化”指导方案,鼓励引导毕业生到祖国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在西工大,就业不仅仅是大四大三毕业生的事。职业发展的价值塑造,尤其是国防军工的文化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关兴华介绍,西工大的每一位学生,从开学开始,都会被引入“职业”的概念。——通过职业发展教育课、多场景多角度的实习实践、行业专业人士的“面对面”授课,甚至校长、校友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都在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提前思考、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钟昆阳,西工大毕业生,是通过各种渠道塑造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受益者。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刚入学的时候,钟昀呈就像一张白纸,有点迷茫,也有点迷茫。在学校为新生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上,他得到了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利用学校成熟的职业评估工具,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兴趣、个性和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提供相应的成长计划。这些使他逐渐认清了自己和外部环境,并确定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
在西工大,大一大二都是校园各种招聘会的“常客”。在一年一度的简历设计大赛、求职大赛、职业规划大赛上,学校还将邀请用人单位担任评委,对求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形成牢固的一对一指导关系,进行长期的沟通和指导。
“这些形式促进了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思考,也准确地提高了他们求职的准确性。”西工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与服务中心副主任范文迪表示,以塑造大学生就业主流价值为导向,在校园内持续推进的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多层次、不同侧重点的“品牌”,不断深化学生投身西部地区、以军工报国的认知,同时促使他们对个人未来和国家命运有了新的认知和思考。
“除了这个‘请进来’,你还得‘出去’。”范文迪告诉记者,大三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准备期,西工大正在“生产”过程中
实习”之外,还专门安排了解型的“认识实习”,即组织学生用一到两周时间,到多家相关企业参观学习,让他们通过对比,全面认识各用人单位的生产、管理状况,获得对专业生产实践的初步认知,打开求职思路,确立职业发展的进一步方向。“深入广阔天地,才能历练作为。越是西部需要人才的地方,越是我们布局的重点,越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服务的主战场。”管兴华说。
近3年来,西工大累计向西部地区派出实践队100余支,近万名学子通过社会实践育人平台,担当时代重任:在陕西安康,化身支教教师,点亮乡村孩童的七彩假期;在宁夏银川,变身带货主播,助力乡村振兴;在宁夏六盘山,展开党史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在国防科工单位,与校友座谈,跟前辈互动,挖掘振奋人心的奉献报国故事……
“正是这样的实践,让西工大学子感受到西部广阔的发展舞台,将西部的发展需要与自身志向结合了起来。”管兴华介绍,目前学校挂牌建立的200多个就业实习基地,大部分都是地处西部的重点国防军工单位。大批校友的优秀表现,也汇聚成为被社会广泛赞誉的“愿意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培养“西工大现象”。(记者 孙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