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孙静、郝)教育部近日发布《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003010指出,要在高校、中小学推广法治课程,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比重。
003010指出,到2025年,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教育系统的法律素养和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广大干部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法治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法治实践教育成效显著,“互联网”法治教育进一步推进,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法治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质量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规划》要求,推进宪法教材编写修订,推进港澳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将民法典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在大中小学推广法治课程;将安全、禁毒、国防、防灾减灾救灾、预防学生欺凌、网络诈骗、人身伤害、拐卖人口等结合起来,开展日常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
003010提出推进特殊地区、特殊群体普法,关注留守儿童、随迁儿童、残疾儿童青少年法治需求,提供相关法治服务支持;加强民族地区普法,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的法律支持。
003010强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制定法治教育教学标准,提升法治教育课时比例;加强学科融入法治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日常实际,将规则、纪律、秩序、廉洁、团结协作、化解冲突等法治内容融入教育教学;鼓励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分开设置法治课程,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和高考中的内容比重;加强高校法律基础课程建设,鼓励开设法治教育在线课程。
此外,教育部还要求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设立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行规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建设青少年法治资源教室,努力推动学生每年接受不少于2课时的法治实践教育。
(编辑: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