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西北门户临泉县,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农村留守儿童大县。
前不久,在临泉县艾亭镇谢庄小学,穿着便衣的孩子三三两两地蹲在略显陈旧的走廊里,做练习或画画。
看到这幅生动的对比图,记者不禁疑惑。农村生活节奏慢,一台小小的平板电脑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会给教与学带来哪些真正的改变?能否成为弥合城乡教育数字鸿沟的载体?
校长:改变开始发生
近年来,随着政府教育民生工程的不断推进,谢庄小学的变化明显。不仅仅是“从泥到砖结构,再到一排排小楼房”的校园变化,更是教学设施的更新迭代:从黑板粉笔到板板板通,再到如今的智慧教室。
2019年底,政府资助谢庄小学等20多个乡镇的47所农村中小学建设智慧教室。谢庄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四个班都实现了平板教学。在智慧课堂应用的背景下,新的教学生态在这所学校不断成长。
“教师和教育不足”是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困境。在谢庄小学,包括校长在内的13名教师,负责教授包括学前班在内的7个班级的10多门课程。困境之下,乡村教师作为一名多学科教师兼业是一种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一专多能”也可能意味着“无专无能”。智慧课堂系统提供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备课和专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教育信息化是对我们农村学校的及时帮助。”谢庄校长姜林说。
姜林对于“能否用好智慧课堂”的担忧,早已打消。“现在的老师都离不开平板电脑,尤其是年轻的老师,平板电脑已经成为课堂上的得力助手。平板电脑中的课件素材提高了老师备课的质量和效率”。
说话间,江琳的目光落在操场上。像这群孩子一样,他也在这里奔跑。1998年,师范毕业后,他选择回到这里,留下来,再也没有离开过。
迷茫与坚定,痛苦与喜悦,20多年来,江琳已经尝遍了一切。如今,随着年轻教师的加入、教育硬件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规模也从120所增加到200所左右。对于未来,江琳的心里更多的是期待。
老教师:改变了就不晚
语文老师李从1982年开始在谢庄小学任教。今年秋季学期初,李的二年级代课学生被提升到三年级。这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后一年,也是他用平板上课的第一年。
在谢庄小学的40年里,李经历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在他看来,田野、土壤、自然都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无尽的养分,所以农村孩子的生活并不缺乏,甚至是丰富的。
然而,城乡社会发展的差距常常让李感到困惑:“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往往很难理解课文中提到的东西。比如黄河的雄伟,长城的雄伟,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为了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提到的景物和意象之美,李经常在课堂上“跳来跳去”,边画边唱边讲故事,帮助学生解读课文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现在,他不能动了,但他不必这样描述书中的知识。平板电脑上的各种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外面的世界就像在那里一样。
即将退休的李心里明白:“平板电脑是老师的好帮手。虽然他老了,但我们的老教师不能落后。他们应该更早接受新事物,学习永远不会太晚”。
年轻教师:期待更多改变
李的女儿老师回忆起孩子们刚拿到平板电脑时的情景。她的眼里闪着光:“孩子们很开心,觉得很新鲜。他们喜欢用平板电脑,他们渴望学习。尤其是后续阅读和语言评估,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了标准化的环境。"
受父亲的影响,李艳丽注重课堂的丰富性。她习惯于利用平板电脑上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媒体资源,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利用平板电脑资源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她教六年级,有近50名学生,是最大的班级。了解课堂学习情况并不容易。“留守儿童?
子,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存在感情缺失的问题。尤其是从教学点转进来的高年级孩子,常常不愿意表达自己。课堂互动难开展,不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李艳丽说。通过平板布置朗读测评等学习任务,李艳丽收集到班级整体学情及学生个体学情数据,再进行针对性辅导。“孩子们朗读测评得分越来越高,读书的兴趣就提起来了。以前点名抽查,只能顾到少数学生。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数据都在后台,一个都不漏下。”
留守导致家庭教育缺失。某种程度上,乡村老师如父如母。在她眼里,每个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值得更美好的未来。李艳丽期待平板之后还有更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