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00后中学生多为“网络原住民”。作为“流量一代”的中学生,他们的信息获取来源、方式和关注点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哪些新要求?00后如何更好地激发新生代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组成了“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知特点、思维方式和学习状况”的研究小组,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规律,对我国7个省(市)的初中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00后中学生的信息生存方式特征与我们的直观印象有较大差异。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些特点中找出他们对思政课的“热情密码”,进而找出中学生思政课供需之间真正的结合点。
原标题:如何找到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的“热情密码”
一位老兵在上海中学的教室里讲述了自己抗美援朝的亲身经历。新华社
一名学生在湖北武汉中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研讨会上积极发言。新华社
1、网络原住民的信息生存方式隐藏着什么
00出生后,他一直与互联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手机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堪称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
为了对这些网络原住民的信息生存方式特征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组成了“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知特点、思维方式和学习现状”研究小组,对全国7个省(市)的1-3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00后中学生具有以下特点(注:所有选项均为不定项多选,因此所有结果之和将大于100%):
3354绝大多数受访者选择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互联网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不同信息来源的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互联网(81.29%)、电视(64.74%)、学校(41.18%)、报刊书籍(30.83%)、父母亲属及其他长辈(22.79%)。
3354微信朋友圈是00后中学生在网络上的初级社交圈,其线上互动对象约70%来自微信朋友圈。此外,班级圈和游戏圈也是网络社交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约占互动对象的60%和40%。
3354时政新闻、朋友圈动态和娱乐节目是他们在网络上主要关注的内容。其中时政新闻占52.26%,动态朋友圈占43.15%。
3354对网络功能的认知是多元的,包括个人成长、学习和生活。其中,认识世界(70.5%)是最大的选择,其次是学习相关的辅助学习(51.98%)和释放学习压力(51.6%),与他人交流(51.5%)也是主要功能。
以上结果与你的认知是否一致?
“这组数据中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不超过一半的中学生选择学校、报纸、书籍、长辈等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70%以上的中学生上网是为了了解世界,50%以上是为了释放学习压力。政治新闻是他们首先关心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新波说。
许多家长对上述结果感到惊讶。小草的母亲是呼和浩特一所中学的高一学生,她告诉记者:“我很惊讶。一直以为他只是在玩手机,没想到关注了不少社会热点新闻。”为了验证调查结果,她选择了最近的几个时政话题与孩子交流,果然,她没有为难这位高中梭哈
前述调查显示,中学生对00后意见接受标准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师或家长(56.89%)、自身(54.42%)和权威媒体(42.89%)。社会担心的“偶像”对价值判断的影响不到7%。
针对流行偶像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程度,记者在光明日报微博做了一个小调查:近六成(422人)认同上述调查结果,即偶像对其价值观的影响不到7%。由此可见,在“偶像化”问题上,00后群体表现出强烈的理性意识和清醒意识。
“其实00后,中学生有着广阔的视野。他们除了能够方便地获得各种间接经验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参与,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参照也越来越广。以自我判断为信息接受的标准
比例在初中生身上仅次于老师和家长,处于第二位,而在高中生身上就上升为第一位。他们有较好的思维品质,思考问题时总能有自己的看法或有自己稳定的思考方式。遇到复杂问题,很大一部分被调查者会选择主动积极求助和自主思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说。除了表现出充分的自信与独立,00后中学生也十分信任家长与老师。调查显示,59.45%的中学生解决问题的首选方式是依靠老师或家长,胜于网络搜索(56.19%)和与同学讨论(约50%)。与此同时,孩子们虽然信任大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和大人沟通的主动性不强:调查显示,他们的真心话表达对象是好朋友(65.81%),父母低于半数,老师不足三成。针对这一特点,多位专家认为,思政课教师可以更加主动地关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赢得学生的信任,并且在课堂上更多使用现实案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增加亲近感、减少距离感。“但在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师走进学生内心让学生讲心里话的难度增加了。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备好教案,更要研究学生状态‘备’好学生;上好思政课,不仅要有效传授知识,更要调动起学生思维、情绪的参与积极性,增加参与深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估研究所所长张宁娟说。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呢?我们需要了解00后对具有哪些特征的信息更感兴趣。调查结果显示,受欢迎的信息特征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观点新颖(60.56%)、对我有用(51.82%)、有图有真相(51.35%)、逻辑严密(48.4%)、好玩有趣(44.03%)。
3、为什么随着年级增高,讲好思政课的难度在逐步加大
如果不考试,中学生还会愿意上思政课吗?
在以往的大众印象中,思政课往往被贴上抬头率不高、靠点名留人、程式化应答、空洞枯燥等标签。然而,此次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76.9%)的00后中学生表示即使没有考试,也愿意上思政课,初中生做此选择的比例更高,接近85.6%。五成人明确表示喜欢思政课。
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近年来思政课教学理念、教材编写、师资水平、教学方法等的全方位改革。
目前,中学生思政课教材主要包括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初中版)和《思想政治》(高中版)。这两本教材编写充分吸收了十多年来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等主题,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践行。
调查发现,超过六成(67.8%)的00后中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相关,63.1%感觉自己通过思政课学习,收获很大。
不过,思政课内容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调研显示,初中生认为最应该再增加的思政课内容是心理健康,高中生则认为最应该增加文化方面的内容。
“对初中生而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思政课的内容之一,也是思政课走进学生内心的最好方式,须进一步得到重视。对于高中生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赋能思政课的方式之一,也是引领思政课建设与改革的努力方向。”王新波说。
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现象是,就此次调研结果看,随着年级增高,中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在走低。
“讲好思政课的难度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而逐步加大。形式上的改变、方法上的创新可能对年级低的学生管用,但如果不在内容上、思维上、道理上下功夫,年级越高,其思政课教学就越容易流于花里胡哨的表面热闹,很难真正说服和吸引学生。”张宁娟说。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现象是,本次调查发现,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喜欢程度随着学校类型的不同体现出较大差异。民办学校00后中学生表示喜欢思政课的比例更高,而职业高中的00后中学生喜欢思政课的比例较低;在学习思政课的意愿方面,乡村公办学校00后中学生意愿更高,而国际学校意愿最低。
4、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西北某市重点高中高一学生小卢挺喜欢思政课,“我们思政课老师大学刚毕业不久,思想能和我们‘同步’。她也刷短视频什么的,上课讲的例子很有趣,我们说话她也很懂”。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老师在台上讲思政课,学生觉得你落后、古板,‘思想赶不上自己’,那课堂效果该向何处寻?”王新波表示。
中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密码”是什么?这是教育界始终在探究的问题。此次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老师需要思考的是:对于一个总是在关注时政热点新闻、视野开阔、具有较高信息获取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自身需求为第一标准采纳信息的青少年,你呈现给他一堂什么样的思政课才是合格的?
“学生爱用B站和QQ,那我就用它们开辟育人主战场,为00后‘种草’思政课。”上海市闵行中学高中政治教师谢晓东说。
某中学从学生中征集选定了100个问题,都是学生关于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感到困惑的问题,将解答融入思政课教学,以真问题唤起学生的真思考、真情感,效果良好。
张志勇说:“00后中学生在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方面表现出超乎年龄的理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日益要求获取的信息必须具备高品质。思政课要想入脑入心,除了在形式上下功夫外,必须在讲透讲理讲清楚上更下功夫。只有讲透,才能满足00后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这或许是思政课赢得高年级中学生喜爱的方式之一。”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
关注互联网上的热门事件,及时回应学生困惑的热点话题,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教育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图片、音视频素材等学生热衷的信息形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这些做法,已经有许多学校和老师在尝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是,随着学生年级增长,对思政课的热情和评价在下降,这一事实依然存在。
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及世界各国的抗疫表现,让当下的中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认知,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众多年轻人更加崇拜革命先辈,在网上发出“这盛世如你所愿”的感慨。那么,为什么有的思政课堂依然寂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应从哪些方面更进一步?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
5、寻找思政课供给与需求的结合点
专家们结合此次调查结果分析认为,针对00后中学生认知特点已表现出的“移动互联网+”鲜明特征,思政课课程建设应热情拥抱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所提供的海量信息。
多元的常识、丰富的生活体验,对认知体验和参与程度的更高要求……00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表明,传统单一途径的教师讲授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创新方式,加强有创意、有新意的活动设计,让学生成为资源共享者”,张宁娟认为,这应成为思政课教师关注的重点。
实践是让学生对理论产生探究热情、并连接起两者的桥梁,一个优秀的思政教师要懂得如何搭建这座桥梁。
“让学生充分体验!”2021年“最美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思政课教师陈明青在课上讲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后,组织学生模拟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学生们为了提出建议提案,主动去调研社区的残疾人设施状况,把眼睛蒙起来模拟盲人,实地考察。
张宁娟说:“思政课不同于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极强的综合性。00后中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和个体所处小环境的影响更加强烈,要做到知行合一更加具有挑战性。因此,思政课必须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善于回应学生成长问题,敢于直面社会热点难点,以满足00后中学生对认知体验的高品质追求,将他们的知识学习、思维活动、情感参与和实际行动充分调动起来,澄清思想、回答疑惑、解决问题。”
“刻意为之、脱离现实的思政课,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其消极作用显而易见,就是打动不了学生,让思政课越上越没劲儿,让思政教育离学生越来越远。要打动学生,必须立足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状态,从知、情、意、行四个环节中的任一环节寻找突破口。打动学生的可能是认知上的启迪,也可能是情感上的共鸣。”张宁娟说,“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一起面对并帮助学生解决认知上的困惑、生活中的问题”。
要达到上述目的,核心是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让真正有信仰的教师上讲台讲信仰。
“思政课教师,坚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教师不普通,思政课教师更不普通。”王新波说。
张宁娟认为,近年来,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地位和能力得到明显改观。但是,与高标准的思政工作目标相比,与00后青少年思想发展的需求相比,思政课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未来应从以下方面强化思政课教师能力:一是不断丰富思政课的本体性知识。思政课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讲好思政课,必须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度、厚度和时代性,而当前很多思政课教师在此方面还存在显著短板。二是更好掌握思政课教学的条件性知识。譬如,对于当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心理状态的了解,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与运用等。三是持续强化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知识。不少思政课教师缺少实践锻炼的平台,一周几节课,对于大多数思政课教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下一步应拓展平台、整合资源,让更多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让越来越多的精品课程、精品课堂、魅力教师涌现出来。
(本报记者 李玉兰 赵婧 学术支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学部教授张志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估研究所所长张宁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负责人王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