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全媒体“少”“多”——“双减”第一学期后有这些收获吗?
“双还原”后的第一学期即将结束。这学期,孩子、家长、老师都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各地在做学业负担“减法”的同时,积极在教育方式、方法、质量上做“加法”。记者整理了三个“少”和“多”,并对“双减”后的第一学期进行了画像。
刷题考试少了,探究实践多了,收获全面发展观
在“双减”背景下的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数量大幅减少,以成绩代替分数,评价方式也在创新。
图为上海市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一年级“期末考试”现场。(图片由面试官提供)
舞台上,孩子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图形之旅”——“一点”,将立体与平面图形分开;“拼一拼”拼出想象中的天堂;“说出来”,说出你的创意.这是近日在上海市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举行的一年级“期末考试”。
在广州、成都等地,传统的小学一、二年级期末考试变成了嘉年华、游园会、情景表演,如字典比赛、乘法口诀大赛、英语童谣卡拉ok大赛、思维挑战、购物能手、阅读书虫等等。
“在传统考试中,一个班很少有孩子拿到100分,但在新的评价体系下,超过一半的孩子拿着自己的技能上台领奖。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家长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关注。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校长王艳萍说。
2021年秋季学期,覆盖上海市中小学所有重点年级的“全员导师制”,是上海市实施“双减”政策的创新举措。“导师”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更要关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缓解学业压力,增强成长信心。也应该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上海闵行区华坪小学“90后”体育老师张磊,这学期成了“导师”。在课堂上,她发现结对学生潘潇经常被同学故意疏远。通过家访,她了解到潘潇总是处于“紧绷”的状态,因为母亲对他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太严格,他不善于和同学相处。张磊主动承担起了原本属于班主任和德育老师的工作。一方面,他每周给潘潇的父母打电话,讨论家庭教育的方法。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机会改善与同学的关系,很快就会显现出积极的效果。
机械作业少了,课后服务多了,收获自主学习和亲子陪伴空间
江苏省南通市紫朗第一小学校长蒋淑华介绍,“双减”以来,学校开展“书包不回家”,主要是因为学生写作业不回家,“回家”是学科实践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放学后,学生们有了更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更多的学习生活。
该校四年级学生王表示,“双减”后,学校社区有很多活动,比如木工、美术、篮球等,学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社团参与活动。
该校四年级学生郭廷轩的家长表示,课后服务大大减轻了家长课后作业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交流的亲子时间,从而调和了亲子关系。
图为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学生在调研活动中体验蔬菜新种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往年寒暑假,为了解决带娃问题,成都双职工家庭的李先生会给女儿上很多校外培训班,包括英语、奥数、写作等。今年,我女儿在成都的少城小学要开三四个“冷班”。“感冒护理班”每班配备3名教师。存在
传册、拍摄年俗Vlog、写抗疫观察日记等。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彭颖贤说,学校布置少先队员走访红色基地,以前学生可能会想方设法抓紧完成,赶去上辅导班。现在,他们有更宽裕的时间去学习和体验。还有一个变化,很多学生会主动跟老师要书单、购买书籍,有时间、也有兴趣去发现教科书以外的语文之美。
久坐室内少了,劳动和运动时间多了,收获身体素质和健康
2021年秋季学期即将结束,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张家菱定下的寒假“小目标”是:跳绳达到一分钟200个,每天打卡阅读1小时,学烧1个新菜式。
2022年1月8日上午11点,在成都市文轩体育文化中心的体育馆内,不少孩子在打篮球。 新华社记者吴晓颖 摄
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冯彦菁说,“双减”后,学校每天早上有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比原来的运动时间增加了。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东社学校六年级学生季心宇说,终于可以在周末出去走一走,看看更广阔的世界了。“双减”之前,家长给报了各种补习班,上完阅读上英语,上完英语上奥数。休息时间没有了,眼镜度数加深了。现在不一样了,没有了补习班,高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自己有很多空余时间,忠孝文化园、南山湖,好多地方留下一家人欢快的足迹。
这个寒假,适逢北京冬奥会,体育运动成为一个关键词。广州市番禺区天誉小学以农历虎年作为体育、劳动作业的主题,布置“活力虎”系列作业——学生坚持每天运动30分钟,呼吁学生关注冬奥赛事,帮助父母一起做大扫除等。(记者郑天虹、杨淑馨、吴振东、杨丁淼、吴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