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媒体时代一群乡村教师的新动作
2022年,安徽阜阳农村小学教师丁玉玲凭借“一个农村教师的日记”视频账号收获了数百万粉丝。为什么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日记能吸引百万人观看?
没有精心的剪辑设计,也没有具体的剧本,一群小学生在争论哪个奥特曼更帅。到了夏天,面对老师的突然家访,他们不知所措,甚至在办公室和老师“斗智斗勇”.观众不仅在弹幕中津津有味地看完了“剧情”,还像朋友一样调侃着经常出现在屏幕上的同学。数百万人集体怀念被老师“教”的日子。
近年来,在Tik Tok、阿Aauto Quicker和哔哩哔哩等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了大量的农村教师博客。在他们的镜头里,有天真无邪的学生,有乡村教师“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和日常生活,甚至还有让人惊呼“太戏剧化”的师生互动。这个独特的群体在展现日常真实的乡村,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
4月14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从职称评审、物质保障等方面对加强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部署。在这种背景下,当乡村教师成为“网络名人博主”,面对受众、流量、线上质疑,能否给乡村教育带来新的改变?
“开拓了家校沟通的新途径”
吉林90后女孩“驰翔”(博主名)当了老师后,意外发现,通过短视频讲述自己的方式,可以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一个纽带:“我在询问孩子的梦想之前,录了一段视频,有家长转发到朋友圈,说从来不知道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当农村孩子在平台上感受到父母的欣赏和陌生人的鼓励,也从最初的羞涩中学会积极发掘自己的潜力,镜头逐渐成为鼓励孩子勇敢展示自己的“奖励”。
驰翔原本担心会侵犯隐私,主动编码或者刻意避免孩子的出现。与家长和孩子沟通后,后者甚至主动要求长相适中。“镜头不仅拉近了家长、孩子和老师的心,也开启了家校沟通的新方式。”随着中小学生粉丝的增多,驰翔经常会收到孩子对学习、家庭、交友的担忧。“我会抽空回私信,希望这些孩子缩短和老师的距离,鼓励他们信任老师,和老师交朋友,及时解决问题。”
103010视频让90后博主的“勤奋班主任”朱文杰“出圈”了。她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农村孩子的“内在力量”,这引起了网友的共鸣。该视频不仅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朱文杰也得到了学校校长的认可。然后,越来越多的师范生和新老师主动和她交流教育教学方法,让她在恢复自己的教学时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间。“希望我的视频能给大家提供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如何在课堂上与孩子互动,如何管理班级,或者如何设计语文课。”朱文杰说。
打破乡村教育的刻板印象
在网络上,关注总是伴随着质疑和批评。“背后是否有专业的包装和商业目的?”“这背后一定有剧本”.场景和内容“作秀”的指责在各种乡村教师博主的评论区屡见不鲜。
“真实”是乡村教师博主在采访中一直强调的事实。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所有学生都配合“表演”。朱文杰提到:“提到农村教育和留守儿童,很多人想到的是‘老教师’、‘性格不好’、‘孤独’、‘敏感’、‘学习差’等关键词,这是一种刻板印象。”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文君指出,这些源于刻板印象的质疑,既来自农村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也来自媒体本身的内在缺陷:“镜头的选择性很强,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呈现,但大众往往缺乏辨别的意识和分辨的能量,很容易以偏概全。再加上剪辑后的内容很短,摄影师无法完全呈现,所以刻板印象肯定会存在。但我们无法对当地的教育状况甚至中国的农村教育做出宏观的判断。”
“他们首先使用日常呼吁。镜头里孩子们的笑声会改变大众对农村教育和生活的认知,撕掉‘农村教育落后’的标签。这个行动是有价值的。”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佳对此更为乐观。“他们之所以敢于分享,获得粉丝的认可,更多的是源于对乡村教师身份的认同,否则不会呈现出如此轻松幽默的语气基调。”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城乡之间在义务教育层面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教师工资提升、职称评审政策倾斜、校舍和电子设施、定向乡村教师培训和招聘……在采访中,这些都是近几年教师的直观感受,也是《班委竞选》未来实施全方位保障的重点。
乡村教师博主逐渐开始正视镜头在改善乡村刻板印象中的作用,通过技术打破相对保守的知识门槛和城乡视野差异。“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发展迅速。现在农村小学的生活可以和城市一样丰富多彩。希望以后没有乡村老师,没有城市老师,希望没有留守儿童群体。”朱文杰这样说。
“将关注转化为有力的帮扶行动”
在各种短视频平台上搜索“乡村教师”,往往呈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让人一时难以辨别真假。有关注就有流量,如何利用好流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采访中,朱文杰坦言:“没想到会吸引很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而是一种关心,一种赞扬,一种评论,对吗
这个学生群体,对这些参与其中的老师都是一种支持,这些点点滴滴的支持汇聚到一起,有可能就会带来质变,给乡村教育和留守儿童带来实际的好处。”随着粉丝的增长,这也让她“不得不开始重视这‘一点点影响力’,希望我的视频能够给大家带来正能量”。对此,专家们均提醒,应发挥平台、学校、政府等多主体在监督和治理这类视频中的作用。“任何治理都是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外部的组织化走向内部的自主性的过程。一方面平台会有优胜劣汰,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博主不会超越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期待和认知。另一方面,博主们也有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不能说一开始就要求年轻人有那么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他们会慢慢向专业发展,通过视频实现从个人到教师群体形象的正确树立。”刘佳说。
另外,因长期参与互联网公益协作和教育反贫困类国家项目,刘佳认为,短视频平台也是发展专业技能的良好契机。她鼓励更多的年轻教师博主将技术能力、媒介素养和专业发展相结合,例如有意识地依托短视频分享系统性的教学资源包,从而拓展乡村教师整体的职业生涯发展。
“乡村教师博主正展现出传统乡村的自信与韧劲。‘破冰者’的行动不一定是高深的,它是本能,后面会有一批批的人受到影响而跟上。但单靠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难以长久,长期以来媒体对‘燃烧自我的蜡烛’这一教师形象的理想化塑造也应随新时代变迁。在政策组合拳之下,教师行业正在受热捧,愿意成为乡村教师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刘佳说。
文军则鼓励政府部门将乡村教师博主的账号纳入到当地媒体矩阵中,让这些博主的视野和乡土资源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角度。“乡村振兴关键是人的振兴”,文军强调,如何给予乡村教师认同感和幸福感,从精神和社会地位上给予充分尊重才是改变乡村教师“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问题的根本所在。而重塑大众对乡村的认知,让“回农村”成为一种前卫的浪潮和自愿的风气更不仅限于教师这一行业。
此次发布的《强师计划》,构建起全口径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也满怀希冀地说:“希望更多真正乐教爱教的有志青年能够读师范、当老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教书育人,承担振兴乡村教育事业的时代使命。师范院校要永远做乡村任教毕业生的坚强后盾,持续关注、跟踪毕业生的专业发展,特别是那些到艰苦贫困地区任教的毕业生,培养造就支撑欠发达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先生’。”
(本报记者 杨飒 本报通讯员 王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