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耕读合一 多元融合——山东农大致力培养新型农科人才

作者: 2022-05-20 浏览: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大四学生不断收到研究生录取信息,农学院、植保学院等传统农业院校的数十间宿舍集体“落地”。农学院10号公寓223室4名学生:朱瑞贤保送北大,徐嘉依保送中国农业大学,李雪婷保送山东农业大学,张艳芳保送安徽农业大学。15公寓902室植物保护学院6个女生:3个分别被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保送,3个分别被西南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录取。

同时,就业的学生已经通过“就业直通车”确定了工作去向,其中不乏国家电网、大北农业集团、登海种业等大型企业。

根据学生个人潜能和发展需求,围绕学术创新和创业就业两个方向,通过课程与创造、科教、专业与创造、产教融合,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一直是百年名校山东农业大学的学术理念和办学追求。

按需分类培训,搭建特色平台

经过多年的探索,山东农业大学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模式和特色。目前,山东农业大学拥有14个国家一级专业和10门国家一级课程。这些国家一流的专业和课程几乎都集中在农学专业。今年3月,农业专业“两个方向、四个层次、四个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山东农业大学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兴趣爱好发展,耕读一体”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个人潜能和发展需求,围绕“学术创新”和“创业就业”两个方向,构建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拓展实践”四级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了差异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以科研实践为重点,实行“两室三实践”,即依托本科教学实验室和国家/省重点实验室,以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科研项目为重点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以毕业论文和创新项目研究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实践训练,以高层次学术人才选拔为目标的创新人才工程训练,实现了课程设置与科教融合。创业型人才培养以创业实训为重点,实行“两地三赛”,即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实验技能竞赛、专业技能竞赛和创业设计竞赛,实现专业创建和产教融合。成果以“两室两地”为平台,“三练三赛”为抓手,通过“四个融合”,培养学术创新和创业就业型人才。

全校普遍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校为大二学生选拔科研导师,并不同程度地参加国家级、省级、校院级科研培养计划(SRT),鼓励有志于科研创新的学生参与科研。植保学院近80%的学生都参加过SRT队。要求学院所有SRT项目必须围绕专业开展,几乎所有学生都参加过昆虫创意设计大赛、菌类文化创意大赛等专业比赛。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植保职业能力大赛团体特等奖成员何说,SRT项目和各种专业比赛的经历,大大提高了

多年来,山东农业大学一直在引导优秀本科生尽快进入实验室,通过参与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向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敢于创新、能创新、能创新的学生。

在带领本科生做科研的过程中,教师深刻认识到,在大学期间参与科研的经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引导学生走上学术发展的道路。学校每年有200多人入选“齐鲁学堂”和“创新人才工程”。学生继续深造率持续超过50%,最高为72.6%。

农学院院长孔令让的课题组里,已经有本科生参与研究了。在课题组例会上,他指导本科生阅读学术文章,引导一些“科研种子”走上学术道路。在小麦授粉、阉割等一系列实验中,他手把手地指导本科生。刚刚从本科转到研究生的魏新义说,经过几年的实验室训练,他养成了自己做科研、求创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意识。

以科技创新项目为主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难得机会。农业专业的学生亲自在科研领域和研究领域种植各种作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将课堂相关知识运用到整个实践过程中,将课内教学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变成一个开放的实践舞台。

在实践中。

解创业就业

去年10月,山东农大资环学院“金种罩”创业团队刚刚摘得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在青年教师刘之广带领下,学生团队研制出了可以用大型机械播种的丸粒化种衣剂,在东营盐碱地中使用,较传统包衣种子,每亩可增产41%,经济效益显著。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实践教学,是山东农大鲜明的办学特色之一。“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建立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教学体制”这一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不同层次的实践环节有机衔接,学生学到了真本事,用人单位欢迎,自己创业的更是成绩不俗。

园艺学院2014级果树学专业的邓应龙,大学二年级一开始就组建了“一世花开”创业团队,研究“南花北引”,将家乡云南的月季鲜切花品种带到山东。在教师邢树堂指导下,他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优质月季鲜切花生产销售与精准扶贫,研发的月季鲜切花品质达到国际标准。他将月季鲜切花技术进行种植推广,带动临沂、日照等地十多个贫困村一千余人脱贫,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000元提高到25000元。

植物保护学院的研究生聂阳,在学校时跟着姜淑霞教授研究蘑菇,毕业后在山东德州夏津县注册成立了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当地贫困户利用闲置林地种植赤松茸。他们将项目推广到全国26个省份65市,推广种植8000多亩,总产值达2亿元,累计带动3000余户实现了脱贫。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是山东农大学生培养的不懈追求。

(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 帆 本报通讯员 翟荣惠)

(责编:何淼、熊旭)
THE END

相关资讯

欧陆平台-网站|首页
国际古地理学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
今日开笔!陕师大连续16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四川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彩灯之乡”自贡制作传统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