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子潘《海底捞月》.你能相信这是一个十岁女孩的基本厨艺吗?现实版“中国小主人”孙家瑞,就读于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年纪轻轻,她就掌握了60多种家常菜做法。这既有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劳动教育赋权“双减”的缩影。
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在实施“双减”政策过程中,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地方文化为支撑的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充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督促指导全区中小学扎实开展劳动教育。
“小厨师”孙家瑞就读于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一直坚持“劳动育人”的理念。从“百草园”到“初级农学院”,再到“农耕文明”儿童体验空间,20年来,学校的劳动特色课程不断创新。
在热爱劳动的土壤里,孕育了“孙家瑞美食工作室”等优秀社团。四(8)班的冉和匡参加了学校的编织俱乐部,她们能够制作精美的杯垫、手镯、发带、中国结等。凭借他们超强的动手能力和勤奋的练习。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和劳动课程中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了乐于劳动、崇尚学习的习惯。
“来吧!这个畸形的果子,我够不着,你摘下来。”“老师,这是水果吗?应该撤掉……”小桃园里传来一阵清脆的童声。循着声音,原来是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正在上劳动课。
阳山中心小学致力于“新农村”劳动课程建设,构建“1 N”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通过一系列的劳动实践,通过跨学科的综合学习、分年龄段的探究学习、公共服务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500平方米的“生态小桃园”常态化开设桃园实践课程。“我们抬起头,举起一些花枝,给已经盛开的桃花授粉。虽然我们胳膊酸了,眼睛酸了,但是参加劳动的感觉太棒了!”五(3)班的同学刘子毅兴奋地说。通过芬芳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逐渐成为热爱生活、眼睛明亮、心中有爱、手中有活的阳光少年。
无锡市惠山区各学校注重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创新,积极整合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构建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迪铃铃”,随着铃声响起,10点05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大课间休息时间到了。学生们来到匡远社街,在匡远邮局分拣报刊,在学生银行为学生办理“小额贷款业务”,在烘焙站发放刚出炉的蛋糕.这里设置27个岗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工作经验。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认为,学校劳动教育要立足于“创设与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勤劳的习惯”。通过列举家务、校园就业、服务劳动学习差异化、开设劳动课程等方式推进劳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
除了匡远社区的劳动经验,省奚仲还结合无锡的地域特点和季节因素,开发了深度农耕课程。每年三月,组织一年级的学生到宜兴山生活,采茶、炒茶、挖地、寻访农耕文化、制作陶器器皿。一日三餐都是学生自己用大锅做饭,参加挑水等负重劳动训练。在两天半的时间里,学生需要完成22个小时的农业课程。
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重要的特色指标纳入教学计划
“惠山区一直重视劳动教育。我们把劳动教育与深化素质教育、实施‘五育’同步、推进‘双减’工作深度融合,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步推进。”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局长毛德祥表示,下一阶段,惠山区将因地制宜,精准规划,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吸收当地传统劳动文化精华,努力探索“五育”融合格局下推进劳动教育的新途径、载体和手段,逐步形成具有惠山特色的劳动教育路径。(记者苏烟)
(编辑:李、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