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青少年的国民素质教育,其中体育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磨炼意志、完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对加强体育事业,特别是推进体教结合做出了全面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如何因地制宜加强学生体育素养,促进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实现体育与教育的高度融合?这是广大学校的必答题。对此,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两所中学,深入了解两校在推进体教融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体育搞好了,人的精神面貌就不一样了。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确实有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体育课是个‘鸡肋’,觉得只要文化课成绩够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差也无所谓。这种‘一帅遮百丑’的观念,源于对体育教育价值的一种误解。”北京经纶中学教育集团总裁刘雪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她指出,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价值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也肯定了体育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体育比赛是由既定的、公认的规则决定的。日常的运动训练和参加比赛,不仅可以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磨砺坚强的意志,培养规则意识和正确的输赢观。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有一门课从未间断过,那就是体育课。有人认为从事运动耽误学习,其实正好相反。两者相辅相成。——体育搞好了,人的精神面貌就不一样了。如果他们精力充沛,他们的学习效率能低吗?”王殿军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念,两个学校都在体育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实现普通学生体育课全覆盖。例如,陈经纶中学从2001年开始推出“每天一节体育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和技能。学校还利用朝阳体校的资源优势,聘请手球、篮球、射箭等体育项目的教练,每周两次体育课开设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等十余门选修课。小班化、精细化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兴趣。
体育要勇敢,要聪明。
2021年7月24日上午,东京奥运会首日,射击运动员杨倩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冠军,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三天后,她获得了第二枚金牌。在同一届奥运会上,运动员石先是与汪涵夺得女子双人跳水3米跳板冠军,后又夺得女子跳水3米跳板冠军。
和石都是清华附中培养的学生运动员。
王殿军说,在清华附中,体育生的文化素养永远不会落后。他们每天训练两三个小时,其余时间和普通学生一样。高中训练压力大一点的时候,他们会单独上课调整节奏,做系统的安排,保证自己的文化课和训练是正确的。
“竞争不是单靠蛮力就能赢的。你必须勇敢,你必须聪明。”王殿军介绍,通过马悦涵体育特长生班,清华附中为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输送了600多名优秀学生运动员。
对于体育生来说,学好文化课是“体教融合”的应有之义。如何加强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刘雪梅介绍,陈经纶中学组织集团25个校区的200多名体育教师参加了“体教结合”的主题讨论,他们都提出了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措施
重视文化课,除了让体育生变得更聪明、更有文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和视野,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王殿军说,“体育生的方向是比赛,但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赛场。他们从文化课中获得的东西将是实现他们生活转变的重要储备,并帮助他们走好未来的路。我们重视体育生的文化教育,实际上是对他们的一生负责。”
不上体育课,不上体育课,不上学。
在体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管理方面,陈经纶中学和清华附中通过探索实现了创新。
“没有体育就没有教育,没有体育就没有学校”。陈经纶中学积极进行体育教育模式改革和深度学习教学,开展了“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刘雪梅说,“学校建立了‘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常态化的校内比赛、校际联赛、区域选拔赛、市交流赛无缝衔接的体育竞赛体系,让所有学生每个月都有项目、年级班有队伍、学校有比赛。”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王殿军分享了学校体育“三个层次”的理念,——。第一个层次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身体运动量达到一定水平,保证身体素质和整体机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二层次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感兴趣的项目,通过社团活动等不断的实践,培养终身的体育爱好;第三个层次是发现孩子的天赋,培养未来的优秀运动员。
“如果能因材施教,让每一个有运动天赋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那么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就会层出不穷。”王殿军说,今后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教结合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希望能在更多的地方推广,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责编:孙竞、郝孟佳)